罗隐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9年12月5日 (四) 09:38小毛球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罗隐(833~910年),唐代文学家、诗人。本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余杭(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是新登(今杭州市富阳区)人。生于太和七年(833年),少时即负盛名。大中十三年(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887年),55岁时归乡依镇海节度使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十二月十三日(910年1月26日)去世,享年77岁。罗隐生活于动乱年代,又久受压抑,诗工七绝,颇有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故少数作品能流传于民间。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全唐诗》收录其诗作470首。

  罗隐生当变乱时代,大半生流落不得志的生活经历,养成愤世嫉俗的思想性格,好为谐谑讽刺。他的创作以杂文小品成就最高。他将自己的小品文集题名《谗书》,并自述写作用心是“有可以谗者则谗之”,“所以警当世而诫将来也”。杂文小品表现形式上有直接发议论,有借寓言托讽,有用散文体,有用赋体,随物赋形,不拘一格,而皆能嬉笑怒骂,涉笔成趣,明快泼辣,一针见血。罗隐还有一些较好的记叙文和政论文,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诗歌多应酬赠答、登临写景之作,表现出一些怀才不遇之感,但总的说来境界比较狭窄,调子不免低沉。他的一部分讽刺小诗,批判时政,尖锐有力,与其杂文相似。罗隐的诗风在晚唐属于浅易明畅的一路,述事真切而语言通俗,尤其善于提炼民间口语,有些诗句写来如同白话,成为后人常用的谚语格言。

生平简介

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唐代文学家、诗人。本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余杭(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是新登(今浙江桐庐)人。生于太和七年(833年),少时即负盛名。大中十三年(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887年),55岁时归乡依镇海节度使钱镠,表奏为钱塘令,迁著作郎。唐天祐三年(906年),充节度判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授给事中,次年迁盐铁发运使。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十二月十三日(910年1月26日)去世,享年77岁。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全唐诗》收录其诗作470首。

  罗隐生当变乱时代,大半生流落不得志的生活经历,养成愤世嫉俗的思想性格,好为谐谑讽刺。他的创作以杂文小品成就最高。他将自己的小品文集题名《谗书》,并自述写作用心是“有可以谗者则谗之”,“所以警当世而诫将来也”。杂文小品表现形式上有直接发议论,有借寓言托讽,有用散文体,有用赋体,随物赋形,不拘一格,而皆能嬉笑怒骂,涉笔成趣,明快泼辣,一针见血。罗隐还有一些较好的记叙文和政论文,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诗歌多应酬赠答、登临写景之作,表现出一些怀才不遇之感,但总的说来境界比较狭窄,调子不免低沉。他的一部分讽刺小诗,批判时政,尖锐有力,与其杂文相似。罗隐的诗风在晚唐属于浅易明畅的一路,述事真切而语言通俗,尤其善于提炼民间口语,有些诗句写来如同白话,成为后人常用的谚语格言。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