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权原则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职权原则汉语拼音:Zhiquan Yuanze;英语:Ex officio principle),刑事诉讼法原则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职权原则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据国家法律赋予的职权,主动负责地追究犯罪、惩罚罪犯,不受其他任何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约束或干涉。

  在中国,职权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刑事诉讼中的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分别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必须从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主动负责地追究犯罪、惩罚犯罪人。为此,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对于控告、检举和犯罪人的自首,都应当接受。如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应当立案。公安机关在侦查终结时认为必须对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即应移送人民检察院起诉。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和自己侦查终结的案件 ,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时,应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理,应当根据法律要求,不受公诉人和当事人意见及所提供证据的限制;在审理过程中,如果法院认为必须变更控诉时,也可根据职权作出决定。但是,自诉案件是适用职权原则的例外,对这类案件,提起追诉和支持控诉的权力属于被害人。如果案件涉及国家、集体利益时,检察机关应当依据职权进行追究,这时诉讼本身性质发生了变化,职权原则当然应该适用。

  资产阶级国家的司法机关,不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其职权都是追究犯罪、惩罚犯罪,但做法有所不同,因而有采取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或辩论主义)之分。法国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采取职权主义,即一般由检察官负责追究犯罪和公诉,在审判时审判长指挥审判,并主动地采取他认为有益于发现真相的一切措施,还可以传唤讯问任何人。英国采取当事人主义,除重大的刑事案件由检察机关代表政府进行公诉外,大部分案件由警察局负责起诉,个人、企业、中央或地方各机关也可以充当起诉人。法院审理案件时听取起诉方和被告方的陈述、提证和辩论,不主动调查证据。美国与英国大体相同,但检察官起诉的范围美国比英国广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吸取英美法的内容,侦查由检察机关或司法警察进行,控诉的权利为检察官所独有。审判的指挥权由审判长行使,但当事人有较大的主动性,检察官、被告人或辩护人都可以请求调查证据。日本法学界认为日本的诉讼以当事人主义为基调,保留了职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