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主义心理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结主义心理学汉语拼音lián jié zhǔ yì xīn lǐ xué),(英语:connectionism psychology),美国早期心理学的一个学派。产生在机能心理学之后、行为主义心理学之前,是美国心理学家E.L.桑代克在对动物进行实验研究过程中提出来的一种学习心理学理论。“联结”原指实验动物对笼内情境的感觉和反应动作的冲动之间形成联系或联想,桑代克称之为联结,以便与观念联想相区别。桑代克认为动物没有观念和观念联想,而联结不仅动物有、人也有。1911年他在《动物智慧》中提出:动物由多次“尝试错误与偶然成功”形成联结是学习(练习律);一个成功动作得到满意效果印入机体加强联结,也是学习(效果律)。桑代克首创迷笼实验,总结出以“试误–偶成”方法和联结概念为核心的学习理论及联结主义心理学体系。1905年他确定心理学的对象为“心理行为”,其基本单位是情境(刺激)或心理状态和反应动作的联结。

  联结有天生本能的和获得习惯的两大类,每类又有动作之间、观念之间以及动作和观念之间等的联结,一切联结的总和就是心理行为整体。它表明人和动物的心理有连续性,两者的差别只是联结的复杂程度不同。桑代克用神经联结解释心理联结,认为两者一一对应。神经心理学家D.O.赫布支持这种观点,K.S.拉什利则用脑局部损伤实验证明,损坏与心理联结相应的脑区,其他区域有补偿作用,否认联结一一对应和脑功能定位说。I.P.巴甫洛夫以神经暂时联系说反对拉什利的观点,支持桑代克。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以经验论为理论基础,又称新联想主义,他自称是机能主义者。他在W.詹姆斯、J.杜威的实用主义心理学之后,促使机能心理学向华生行为主义和心理学生物学化过渡。他将联结主义应用于学习理论和教育心理,影响极大,也引起许多批评和争论,促使他提出“相属原则”(意义联系)修订练习律,用奖赏补充效果律。新行为主义者B.F.斯金纳将桑代克的奖赏和试误法同巴甫洛夫的强化和条件反射相结合,提出应答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学说,形成操作主义的行为主义。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