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肾移植(kidney,transplant),将健康者的肾脏移植给有肾脏病变并丧失肾脏功能的患者。1933年人类第一例肾移植患者仅生存48小时,1954年同卵孪生间肾移植成功。肾移植的发展与移植免疫学、免疫抑制药物以及血液净化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现在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即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法。1960年中国首次2例尸体肾移植,但因排异,短期内切除。1972年同胞兄弟移植成功,生存1年。至1992年6月全国有83个肾移植单位,累计肾移植8645例。5年康复者425例,10年康复56例。

  在病人选择方面,慢性肾小球肾炎占大多数,其次为肾盂肾炎等。有活动性感染病人禁忌移植。理想的移植年龄为15~45岁。大多数病人移植前经过透析治疗,有助于提高移植的成功率。术前为移植病人输血,也可能提高肾移植的成活率。90%病肾不需切除,但在肾积水感染、输尿管返流和不能控制的高血压、多囊肾等可能需在移植前切除病肾。

  供肾分亲属和尸体两种:①亲属供肾以受肾者的父母或子女较理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和血型相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无刺激。供者必须健康,肾血管无畸形,老年人和儿童不宜作供者。②尸体供肾的条件是肾脏热缺血不超过10分钟,成年死者50岁以下的健康肾脏,供者无糖尿病、感染、高血压、恶性肿瘤等严重病变。尸体肾必须灌注,灌注液成分和方法的改进可以延长供肾的保存时间。

  移植肾常置于骨盆内,肾静脉与髂外静脉端侧吻合,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端吻合,输尿管吻合在膀胱。移植肾血循环建立后一分钟内恢复正常色泽,随后有尿排出。肾移植后每小时尿量少于30毫升时,应注意血容量是否不足。有无肾后性梗阻、尿外渗及肾脏无功能造成的少尿或无尿。肾脏移植手术后必须应用免疫抑制药物,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以环孢素为主要药物,其他如硫唑嘌呤、强的松、环磷酰胺、抗淋巴球蛋白和OKT3单克隆抗体、FK506等,同卵孪生间移植不需免疫抑制药物。免疫抑制药物主要解决移植肾的排异问题。肾移植后尚应用抗感染药物。

  环孢素的问世和广泛应用,使肾移植生存率提高25%左右,尸体肾移植一年生存率80%以上。肾移植失败主要为排异反应。由于免疫抑制治疗,肺和尿路的感染及疱疹、肝炎等可能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