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岚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胡海岚

胡海岚(1973年- ),中国女科学家。1973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浙江东阳九三学社社员,毕业于北京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院长。主要从事情绪与社会行为的分子与神经环路机制研究。

1996年胡海岚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2002年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03年至2004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Julius Zhu博士的实验室工作;2004年至2008年在冷泉港实验室Roberto Malinow博士的实验室进行博士后工作;2008年12月加入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15年5月加入浙江大学;2019年7月15日获得“第12届IBRO-Kemali国际奖”。

胡海岚

简历

1973年,胡海岚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市,毕业于杭州第二中学。高中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而保送北京大学生物系。

1996年,胡海岚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获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专业学士。

1996年本科毕业后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学习。2002年获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分别于2003年至2004年在弗吉尼亚大学实验室,2004年至2008年在冷泉港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

2008年12月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2009年,胡海岚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15年5月起任职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致力于研究情绪与社会行为的分子与神经环路机制。

2018年2月15日,带领团队在期刊《自然》杂志刊发了2篇研究长文。其中一篇文章揭示了快速抗抑郁分子的作用机制,推进了人类关于抑郁症发病机理的认知,并为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了多个崭新的分子靶点。

2019年7月,因胡海岚在情绪神经编码、抑郁症发生分子机制、社会竞争的神经基础等方面的研究成就,被授予国际脑研究奖—凯默理奖,这是该奖项首次颁发给欧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学家。

2021年,因胡海岚在神经科学(尤其是抑郁症)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第24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她的工作促进了新一代抗抑郁药物的研发。

主要成就

胡海岚主持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并作为骨干参加了科技部973重大科学问题导向项目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的研究工作。

致力于研究情绪与社会行为的分子与神经环路机制,近六年来在情绪的神经编码、抑郁症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社会等级的神经基础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在应用价值的系统性原创成果。

胡海岚团队首次揭示了导致抑郁的大脑机制,为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了多个崭新的分子靶点。

学术论著

截至2015年12月,胡海岚在《科学》,《细胞》和《神经元》等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论文

王继华,胡海岚.神经元活动依赖工具开发应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9,49(03):202-219.

周亭亭,胡海岚.胜利经历重塑丘脑–前额叶皮层神经通路以稳固社会等级[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7,39(11):1379-1382.

胡海岚. 情绪来了不妨先等一等[N]. 健康时报,2016-01-14(007).

修建波,张琪,周涛,周亭亭,陈阳,胡海岚.前脑边缘系统中的情感效价可视化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2015,29(02):127-128.

崔一卉,胡海岚.外侧缰核:抑郁症的异度空间[J].生命科学,2015,27(03):289-293.

李坤,胡海岚.多巴胺的负调控中枢——缰核在抑郁症中的作用[J].生命的化学,2014,34(02):172-175.

李坤,周涛,胡海岚.外侧缰核中的βCaMKII介导核心抑郁症状的发生[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3,35(12):1701-1704.

人才培养

截至2019年8月,胡海岚共培养培养5名博士毕业生,获得国家级最高奖学金10人次。

荣誉

  • 2015年12月22日,获得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