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漆器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脱胎漆器

脱胎漆器(bodiless lacquerware),以脱去内胎为技法制成的漆器。以泥土、木或石膏制成内胎,以生漆将丝绸、麻布等织物糊贴在内胎上若干层,形成外胎;阴干后,脱去内胎,以中心空虚的外胎为胎骨,经上灰、涂漆、打磨等工序而成。

中国脱胎漆器古称夹纻。战国时已有以纻麻为胎骨的漆器。东汉时期,出现夹纻佛像,高大而质轻,便于车载游行,供市民礼拜。南北朝至隋唐,夹纻佛像更为流行。元代,夹纻造像的技法又称脱活、搏换。清代,脱胎漆器以福州名家沈绍安为最著名。

现代脱胎漆器主要产于福州。髹饰技法主要有彩绘、描金、晕金、勾填、印锦、嵌锡贴花、雕填、镶嵌、针刻等。嵌锡贴花俗称台花,是继承唐代金银平脱的传统技法,它将锡箔贴在漆器表面,用刀参照纹饰刻镂,剔去余箔,再涂上退光漆,经打磨显出原刻镂的锡箔纹样。

脱胎漆器品种繁多,有装饰品,也有生活用品,如仙佛和人物造像、花瓶、果盘、盒、酒具、茶具、餐具等。近年来又发展了宝石闪光、暗花等髹饰技法,并和石雕、木雕等工艺品结合起来,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