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腊八粥

腊八粥汉语拼音là bā zhōu),在腊月初八,用米、豆、枣、栗、莲子等煮成的粥。佛教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是日,各大寺院用果子杂拌煮粥,分食众僧,因有此称。民间亦相沿成俗。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

来历

腊八这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的来历,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的。

牧女乳糜

传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悉达多)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后因分别看到了老人、病人和死人,觉得世事无常,荣华富贵也是如同过眼烟云,转瞬即逝。于是,决心出家修行,普度众生。在修行的过程中,释迦牟尼为了尝遍人间疾苦,每天只吃一麻一麦,饿得骨瘦如柴,后来一牧羊女用杂米和羊奶熬成奶粥,才救了在饥饿边缘的释迦牟尼,使他恢复了体力,而这奶粥就是现如今我们常吃的腊八粥的雏形。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六年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吃杂粮粥作为纪念,而这一天也就成了佛教的“佛成道日”。

悉达多度过六年苦行生活,独自在树下净心守戒,不卧不起,任凭风吹雨打,直到最后不饮不食,骨瘦如柴。六年中他一刻也没有停止对生死的思考,发现肉体受难,不能解脱人生的烦恼,原因是心地不净。悉达多心里想道:我今于伽阇山中修苦行,日食一麻、一麦,身形消瘦,有若枯木,我若以此羸弱之身而取道,外道就会错认为饥饿是涅槃之因,我应当受食,然后救度众生。想到这里,悉达多就离开苦行林,思考新的修行法。他来到尼连禅河旁洗净身体,席地而坐。这时净居天示意牧女供养悉达多,牧女即取乳糜以奉献。

牧女乳糜(原文)
牧女乳糜(绘画)

原文:因果经云。尔时太子心自思维。我今于伽阇山示修苦行。日食一麻一麦。身形消瘦。有若枯木。修其苦行。今满六年。我若复以此羸身而取道者。彼诸外道。当言自饿。是般涅槃因。我今虽复如是。节节而有那罗延力。亦不以此而取道果。我当受食。然后度生。作是念已。至尼连河侧。露地而坐。

时彼林外。有二牧牛女人。一名难陀。一名波罗。时净居天。劝牧女言。太子今在林中。汝可供养。女人闻已。心大欢喜。即择肥壮牸牛。入河洗浴。亲手自取淳乳。如法煎煮。即取乳糜盛满金钵。至太子所。头面礼足。而以奉献。

太子即便受彼女施。而咒愿之。今所施食。欲令食者得充气力。当使施者得色得力。得舍得喜。安乐无病。终保年寿。智慧具足。即复作如是言。我为度脱诸众生故。而受此食。咒愿讫已。即受食之。身体光悦。气力充足。堪受菩提。

译文:《因果经》上说:当时太子心中想道:我于伽耶山示修苦行,日食一麻一麦,身形消瘦,有如枯木;今已六年,然我今全身骨节虽有坚固大力。但若以此羸瘦之身而取证道果,外道们必定认为自饿是证灭度之因。所以,我今必须照常受食,然后成道度生。于是来到尼连河侧,露地而坐。

这时净居天人见林外有牧女一名难陀,一名波罗,即来对牧女说:“今有太子在于林中,你可前往供养。”牧女听了,满心欢喜,即取金钵,盛满乳糜,来到太子前,至诚顶礼后,即以乳糜献上。

太子接受牧女所施,心中祝愿道:“我为成道度众生故而受此食,当使施者丰衣足食,安乐无病,福寿增长,智慧具足。”祝愿毕,即便受食。从此,身体恢复光泽,气力充沛,堪证菩提。


自从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也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持钵,沿街化缘,将收集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大家认为吃了可以得佛陀保佑, 所以贫穷人家称它“佛粥”。一般,寺院的佛粥既美味且量多,以满足来寺院参加纪念法会的善男信女需要。有些信众专门奔“粥”而来,认为腊八供养佛陀的粥吉祥,不仅自己食用,还带回家供家人享用。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便广泛传播到民间,由此在中国北方地区逐渐形成了过“腊八节”喝腊八粥的风俗。

宋朝吴自牧撰《梦粱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明《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宫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的来历,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的。因此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各地腊八粥

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陕西: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甘肃:

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北京:

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20种。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黑龙江:

在哈尔滨,除了腊八粥,还有吃“腊八蒜”的。民间上把在腊月初八这天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河南:

河南人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多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山东:

山东“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