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懋循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臧懋循汉语拼音:Zang Maoxun),(1550~1620)明代戏曲家。字晋叔,号顾渚。浙江长兴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历任荆州府学教授、夷陵知县、南京国子监博士。万历十三年罢官。与王世贞汤显祖相友善,改编刊刻了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编有《元曲选》等,并著有《负苞堂诗文选》行世。

  七岁通晓《五经》,博闻强记,为人不拘小节。明万历八年(1580)进士,次年出任湖北荆州府学教授。万历十年,任应天(今南京)乡试同考官,后改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知县。十—年,升任南京国子监博士,与汤显祖、王世贞友善,游六朝遗迹,命题赋诗,风雅—时。万历十三年,因携带妾童,出城游乐,被罢官,回归长兴。慕黄山、白岳之胜,策杖往游,赋诗言志。万历二十四年与族人合捐重修鼎甲桥,桥和桥志铭(石刻)今尚保存完好。是年,全家移居南京。二十七年作《巳亥书事》一诗,指责朝廷贪得无厌,税监四出。二十九年,与曹学俭、陈邦瞻等名士结金陵诗社,相亙唱和,并辑有《金陵社集》8卷。于万历三十年,挈家返回长兴。

  懋循的诗作,关心时事,清新可取。钱谦益《列朝诗集》、朱彝尊《明诗宗》、陈田《明诗纪事》中均选有臧懋循诗作,在明代文坛上颇有声誉。与湖州友人吴稼登、吴梦畅等,并称“吴兴四子”。懋循见家乡—带文化发达,戏曲盛行,便萌发编印杂剧的愿望,到处收集散佚的元曲、诗词文稿。万历四十—年,年已63岁的懋循借送幼孙去河南完婚之机,远道访书,在郎陵(今河南省确山县)陈耀文家中探寻陈生前编辑的《天中记》、《学圃萱苏》书稿,又在开封得到周王府所藏《荆钗记》秘本,后绕道前往湖广麻城,在前兵部尚书刘天和儿孙刘承禧家中,借到二三百种宫廷御戏监的元人杂剧抄本,在家乡创办印刷工场,自选、自编、自刻,并亲自主持书籍发行。67岁时编成《元曲选》100卷、图1卷,校勘精良。编纂出版的还有《玉茗堂四梦》、《校正左本荆钗记》、《改定昙花记》、《六博碎金》8卷、《左逸词》24卷、《金陵社集》8卷、《古诗所》56卷、《唐诗所》47卷、《元曲选》100卷、《棋势》10卷、《校刻兵垣四编》、弹词《仙游录》、《梦游录》等,达300余万字。懋循留下的著作有《文选补注》15卷、《负苞堂集》12卷、《负苞堂稿》9卷、《负苞堂诗选》5卷等。工书法。且精通音律。

  臧懋循的戏曲理论贡献,主要是针对戏曲创作中脱离舞台演出走向案头之作的形式主义倾向,总结、推广了元杂剧的创作经验,提倡本色、当行,反对饾饤故事、堆砌词藻,这正是他编选《元曲选》的目的所在。他主张戏曲创作应当情词稳称、关目紧凑、音律谐叶,这正是他心目中当行的内涵。至于《元曲选》对元杂剧原作的删易之处,历来褒贬不一,但他编选了元人杂剧100种,使珍贵的戏曲遗产得以保存并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