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天赐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苏天赐(1922年-2006年8月25日),中国画家。广东省阳江市人。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代表作品有《黑衣女像》、《云台夕照》、《早春》、《雨后秋江》、《湖中小屋》、《雪韵》、《不冻的溪流》、《江南秋熟》等。

  苏天赐少年时代爱好绘画和文学,抗战期间投身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先后在两所小学任美术教师。1943年考入国立艺专西画科,两年后进林风眠画室。 1946毕业后任教于广东省立艺专。1947年辞职赴杭州,再次求教于林风眠先生。1949年受聘为国立艺专助教,协助林风眠画室工作。1951年调入山东大学艺术系。1952年山大艺术系与上海艺专、苏州艺专合并后在无锡建立华东艺专,到无锡继续任教。1958年华东艺专迁往南京,更名为南京艺术院,又随校迁往南京,任教直至退休。

  作为一位在国内美术界有影响的、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苏天赐的艺术历程是与中国油画的发展演变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苏天赐先生与同辈的一些杰出油画家一样,在推动中国油画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在促进油画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方面,曾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从学于一代宗师林凤眠先生之后,苏天赐先生对于绘画艺术的本源性课题有了不断深化的认识。用苏先生的话来说,那是一种“心智上的启迪”。从那时起,苏天赐先生不仅对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艺术传统作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力图在自己的绘画实践中寻求视觉艺术形式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黑衣女像》为代表的一批作品是那一时期艺术探索的宝贵成果。

  数十年来,苏先生淡泊名利,全身心地投入于油画艺术创作与教学,成果卓著。对于苏先生来说,作品所体现的高品位、高格调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在他的油画创作中,无论是以人物、风景还是静物为题材,都具有一种让人神清气爽的诗意与美感。综观苏天赐先生的油画作品,一个贯穿始终的特征是,以写意的手法着力于意境的创造。这一艺术风格特征其内涵即为苏先生一向秉持的艺术观;其外在体现则就是他的作品所具有的很强的绘画性。苏先生作品的绘画性,就其视觉效果而言是由于他对各种绘画元素的自如运用,构筑出了画面的鲜明的形式感。而更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则是,他的作品的抒写性风格仿佛是在记录着作者倾情投入的作画状态,令观者不由地会随之而心潮起伏,沉醉其中。

  简约明净、意境隽永是苏先生油画的十分突出的美感特征。苏先生一向非常注重对于自然物象内在神韵的把握,强调作者自身主观情感的传达。苏先生作画历来有大处着眼的气度,不拘泥于对象细节的刻划,常常是以少胜多,举重若轻。风景画是苏先生作品中数量最多的部分,也最具个性特色。树是他的风景油画中主要的视觉形象之一,苏先生画树尤见功力。如果我们比较一下苏先生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树的造型处理手法有何差异的话,那将会发现有一个越来越简化的趋势。

  苏天赐用笔的技巧,特别是对于线条的运用,在油画界几乎是有口皆碑。苏先生在回顾自己的习画体会时曾说:“为了研究线条的造型,除了在油画写生中尝试以外,我还用毛笔勾勒临摹波提切利和拉斐尔的作品。我研究其作品中处理形体边缘的内部结构关系的方法,以线条的轻重、徐疾的互相转换来表达形体的空间,颇有心得”。与此同时,苏先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遗产也心怀崇敬与向往。不论是西汉墓画还是宋瓷饰纹,都曾潜心钻研过。正是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反复锤炼,使苏先生油画作品中的线条具有独特的表现力量。

  苏天赐油画作品的这种具有鲜明个性风采的写意风格,在造型和色彩方面均体现出一种东方文化的气质。苏先生在油画的色彩运用上恰当地融合了东西方绘画用色方法的各自所长,形成了自己富于特色的色彩语系。

  明净、澄澈是苏先生油画色彩的主要特点之一。《江南春雨》、《江上清风》以及《春风》系列组画等作品显示了苏先生运用油画色彩营造一种空灵飘渺的意境的独到技艺。在这些作品中,浓淡适宜的色层轻施薄染,铺陈推移,使画面景物虚实相间,气韵生动。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