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Soviet Union, United Stated, United Kingdom and France Respective Occupation Zones in Germany),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四国处置德国的一种形式。

为了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再起,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力主分割德国。1943年12月1日,F.D.罗斯福在德黑兰会议上正式提出这一设想,即把德国分割成五个部分,每个地区都成为一个独立国家。鲁尔萨尔地区由国际共管。J.斯大林为了严惩德国法西斯,赞同美国方案。W.丘吉尔虽有保留,但也表示支持。

1944年上半年,苏联红军发动凌厉攻势,攻入德境;美、英盟军登陆诺曼底。军事形势迅速发展,促使美、英在确定肢解德国之前,谋求就临时对德占领问题与苏联达成协议。此前,英国于1944年初根据艾德礼委员会报告,向欧洲咨询委员会提出临时划分占领区的建议,即按1937年德国疆界分成三个占领区,苏占东部,英占西北部(包括鲁尔),美占西南部和萨尔,柏林由三国共同占领。苏联同意英国方案。美国认为拟议中的方案,苏占区面积过大,英占区包括主要工业区鲁尔,均对美国不利。但鉴于苏军已步步逼近德国边界,美国来不及另提方案,遂于4月28日同意英国方案。1944年9月12日,欧洲咨询委员会以英国建议为蓝本,提出第一份临时划分占领区的方案。由于英国作出一定让步,罗斯福在第二次魁北克会议上接受德国西南部作为美占区,放弃与英国对换占领区的设想。随着欧洲反法西斯战争临近结束,美、英与苏联在战后安排问题上分歧增多。美、英认为扶植一个强大的德国,有利于在战后抗衡苏联。

苏联为了适应形势变化,也开始强调德国统一。出于上述考虑,美、英、苏三国虽在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上达成分割德国的原则协议,实际上均已放弃分割德国的主张。分区占领德国便从权宜之计变为正式方案。为了进一步增强西方在欧洲及德国的实力,英国主张法国参加对德占领。美国经过考虑,罗斯福在2月5日的雅尔塔会议上正式建议,从美、英两个占领区各划一部分组成法国占领区。丘吉尔、斯大林表示同意。

1945年6月5日,四国驻德占领军总司令在柏林正式声明把德国分成四个部分,东区归苏占领,西北区归英,西南区归美,西区归法。“大柏林”区由四国共同占领。声明还规定由四国总司令正式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7月中旬起,四大国在德国和柏林按划定区域实行占领和管制。在7月底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上,四国又通过对德管制的政治经济原则。至此,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的局面正式形成。1949年9月2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同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东、西德国成为主权基本独立的国家,但苏、美、英、法仍保留了在各自占领区的驻军。

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在莫斯科达成《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从国际法上结束了对德国的分区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