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政治思想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政治思想(political thought during the age of the English Revolution of 1640),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的政治思想。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既是英国社会政治斗争的产物,也是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来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

背景

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思想的主流,它与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要求民主、平等的思想不同,表现出鲜明的自由主义特征。它以财产权为核心的天赋人权理论为出发点和理论基础;以论证资产阶级所要求的自由和法治为核心内容;以要求限制(而不是取消)王权和政府权力,建立议会主权的君主立宪制为政治目标。但这一时期的阶级关系复杂,阶级斗争激烈,不仅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保皇派进行斗争,而且革命阵营中代表资产阶级不同阶层的长老派、独立派和平等派、以及代表城乡贫民的掘土派之间的政治思想斗争也在进行。

保皇派的政治思想

由王室、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组成的保皇派,以君权神授理论为武器,为封建制度辩护。其思想代表是R.斐尔默。他在《论父权、国王的自然权力》一文中,以《圣经》的观点为依据,试图证明国王的权力来自亚当的父权与统治权,是天赋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在为封建专制制度辩护的同时,他攻击建立在社会契约论和自然法基础上的人民主权理论,反对资产阶级革命。

长老派的政治思想

长老派是代表大资产阶级和上层新贵族利益的政治派别。他们同封建贵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不满国王的宗教政策,反对恢复天主教的势力,主张政教分离。他们反对废除君主制,只想通过国王实行某些改革,以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当革命超出他们的目标时,便与封建王权妥协、勾结,以维护和平、秩序为理由,主张剥夺人民的革命权利。

独立派的政治思想

独立派是代表中等工商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政治派别。他们反对长老派保守妥协的立场,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取消封建特权,建立自由的共和国。其政治思想的代表是J.弥尔顿和J.哈林顿。弥尔顿认为,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他提出人民革命思想,认为英国人民废黜暴君是合理合法的。他主张建立议会主权的共和制,并实行地方自治,用地方权力限制中央权力以防止政府专制。哈林顿提出政府应进行土地制度和选举制度的改革,壮大中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以扩大共和国的民主基础。他还以“均分”与“选择”原则为基础,提出建立两院制议会的主张,并提出实行议员轮换制的设想。

平等派的政治思想

平等派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是1647年从独立派中分裂出来的政治派别。J.李尔本是主要代表。他认为生命、财产和信仰、言论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人人都是平等的,国家权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革命的目标是要实现政治平等。他将获得没有财产资格限制的普选权看作是实现政治平等的主要途径。但他反对取消私有制,并将实现平等的希望寄托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把持的议会上。

掘土派的政治思想

掘土派是由对革命和新统治者感到失望的城乡贫民于1649年4月组成的一个更激进的派别。他们要求废除私有制,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实现社会政治平等、财产平均;宣传原始共产主义的平均思想,并企图通过集体开垦公有土地来实现这种主张。代表人物是G.温斯坦利。温斯坦利认为真正的自由来源于土地使用权,人民不仅应有普选权,而且应普遍得到土地。他还用法律的形式制定了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共和国的理想方案。

霍布斯和洛克的政治思想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还出现了两位杰出的政治思想家T.霍布斯和J.洛克。霍布斯在《论公民》、《利维坦》等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人性论,社会契约论和自然法等思想,论证了国家的起源、性质和目的,成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的开创者,但霍布斯拥护专制王权。他在政治理论上的矛盾,是英国大资产阶级和上层新贵族既要求一定程度的政治变革,又与封建王权妥协的态度的反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在理论上既需要为新建立的政治制度提供辩护,又需要对革命时期的各种思想进行廓清和总结,承担这一任务的是洛克。他在《政府论》等著作中,对以斐尔默为代表的保皇派的君权神授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批判;用“劳动起源论”为私有制的合理性进行辩护;在批评、改造霍布斯政治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天赋人权理论、社会契约论和自然法思想,系统地阐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法治和分权的主张,论证了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洛克政治思想中鲜明的自由主义观点,使他成为近代西方自由主义的创始人。

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不仅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政治思想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19世纪乃至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也有深远的意义,在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