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董家林村东,坐落在西周燕都遗址的东城墙外,是一座古文化遗址与文物陈列相结合的历史文化类博物馆,隶属于北京市文物局。1990年开始筹建,1995年8月21日正式对外开放。馆区占地18000平方米,展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展出文物数百件,有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漆木器和甲骨等,尤以四座原址保留的墓葬和车马坑为特色。车粼粼马萧萧,让我们搭乘这驾跨越时空的马车,去感受3000多年前的古城风貌。

遗址概况

  西周燕都遗址,因其发现地被称为琉璃河遗址。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东北2.5公里处,包括董家林、刘李店、黄土坡、洄城、立教、庄头六个自然村,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5公里,面积为5.25平方公里。琉璃河遗址是迄今西周考古中发现的唯一一处城址、宫殿区和诸侯墓地同时并存的遗址,出土的大量带“匽侯”铭文的器物,证明了这里就是三千多年前燕国的都城所在地。1997年,“九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特设了“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分期与年代测定”的专题。遗址于1979年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二十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建筑风格

  博物馆为方形建筑,建筑风格采取对称四合院式布局,中心以文献记载之周“明堂”特点为主体,用五组(一高四低)四角攒尖式大屋顶覆盖,顶为棕红色色调;外形作“五室”、“重屋”、“四旁”等,四周展室为单层,用平顶、出瓦檐的形式,使外形取得廊庑及围墙效果,以衬托中心主体。按照周代制度在序厅对面设屏风式影壁一座,上嵌大理石石面,雕刻有苏秉琦先生题写的馆名;在大门入口处设石柱斗拱,配以用饕餮、夔龙等纹饰为题材的浮雕饰物,起“符号”作用。整座博物馆气势宏伟,格调典雅庄重,整体氛围强烈感人。

陈列展览

  1995年,馆内陈列为《灿烂的古燕都文化》,通过大量的出土器物和墓葬车马坑等遗存勾勒出燕国古都的繁荣景象。

  2007年9月,我馆进行展厅改造和重新布展。新展陈《北京的城市起源》,以燕都古城和墓葬区的展示为中心,向前追溯北京城市的文化起源,向后诠释出燕都对燕国八百年风云走向以至北京城市发展的深远影响。北京正是从原始聚落到方国都邑再到全国首都这样一步步走来,最终得以昂首屹立在于世界东方。展陈吸纳了学界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并采用了幻影成像等多媒体展示手段,整个展览分为北京古史文化、西周燕都古城、燕都贵族墓葬、燕都精美文物、燕国五都变迁等五个部分,展示了造型精美的青铜器、玉器、陶器、原始瓷器、玛瑙、漆器、甲骨等艺术珍品,再现了古燕国三千年沧桑的都城城垣、神秘奢靡的贵族墓葬。

  推出了适应广大社会群体的“中国古代科技史”科普系列临展和巡展。已经完成《铜造就的文明》、《承载历史的车马》、《走近先秦农业》及《北京城与中国古代都城展览》等科普临展。这些展览都已经在周边学校和社区展出,得到师生和居民的一致好评。2011年序厅和临时展厅局部改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