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覿”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class="wikitable" width=100%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 #C6E2FF" | rowspan = 3 | <div style="font-size: 300%;">覿</div>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为内容创建页面)
 
覿 dí
 
(未显示2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11行: 第11行:
  
 
== 覿 dí ==
 
== 覿 dí ==
  见“[[觌]]”。
+
 
 +
*“[[觌]]”的繁体字([[台湾]]称正体字)。见“[[觌]]”。
 +
 
 
== 《康熙字典》释义 ==
 
== 《康熙字典》释义 ==
  
第35行: 第37行:
 
'''汉字检索:'''
 
'''汉字检索:'''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笔画检字表(1—8画)|1—8画]],[[笔画检字表(9—13画)|9—13画]],[[笔画检字表(14—16画)|14—16画]],[[笔画检字表(17—48画)|17—48画]])<br>
 
+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一级字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二级字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字表)|三级字表]])<br>
  >>> 返回 [[中文字典词典|'''中文字典''' 首页]]
+
  ·返回 [[中文字典词典|'''中文字典''' 首页]]
  
 
[[Category:中文字典]]
 
[[Category:中文字典]]

2017年1月17日 (二) 08:56的最后版本

覿
拼音:dí 部首:見 总笔画:22 部外笔画:15 结构:左右 常用字表 拼音检字表
注音:ㄉㄧˊ 造字法: 输入法:〔王码〕FLMQ 输入法:〔万能〕FLMQ 倉頡:GCBUU 通用字表 部首检字表

覿 dí

  • ”的繁体字(台湾称正体字)。见“”。

《康熙字典》释义

  【酉集上】【見部】 覿 ·康熙筆画:22 ·部外筆画:15

  《唐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音狄。《說文》見也。《易·困卦》三歲不覿。《春秋·莊二十四年》大夫宗婦覿用幣。《公羊傳》覿者何,見也。《禮·郊特牲》不敢私覿。《周禮·秋官·司儀註》私覿,私面也。《韻會小補》於君謂之覿,於卿謂之面。覿,面別。散文面亦爲覿。

  又《集韻》他歷切,音逖。

  又前歷切,音寂。同。詳前字註。

  又《集韻》徒谷切,音牘。《陸雲·贈顧驃騎詩》沈機響駭,幽明廣覿。和以同人,物歸時育。覿叶育。 《集韻》或作。亦作。

《说文解字》释义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八】【見部】覿

  見也。从見聲。徒歴切 文一 新附


汉字检索: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1—8画9—13画14—16画17—48画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二级字表三级字表
  ·返回 中文字典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