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算机病毒汉语拼音jì suàn jī bìng dú),(computer virus),一种依附在各种计算机程序中的一段具有破坏性、能自我繁衍的计算机程序。它通过软盘、终端或其他方式进入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引起整个系统或网络紊乱,甚至造成瘫痪。

  1983年11月,在一次国际计算机安全学术会议上,美国学者F.科恩第一次明确提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并进行了演示。1984年他又发表了有关计算机病毒理论和实践的文章,但当时并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1987年发生了几次计算机病毒事件,特别是1988年11月美国国防部的军用计算机网络遭受莫里斯病毒袭击,病毒扩散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损失之大,震惊了信息科学界人士,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1989年初,中国首次发现计算机病毒。由于多方面原因,病毒在中国的蔓延也比较广泛。从全世界情况来看,1988、1989年是计算机病毒大量产生和繁殖的时期。从那时以后,新计算机病毒出现的数目大大下降,但计算机病毒仍不时肆虐于世界各地。编制病毒的技术在不断提高,1992年出现了所谓的秘密型病毒和多型病毒,病毒检测程序都无法发现它们。特别是多型病毒不断变换特征,可能会成为今后的严重问题。

  分类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其攻击方式可以分为:①操作系统病毒。运行时用病毒自己的逻辑模块取代部分操作系统的合法程序模块,它有很强的破坏力,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瘫痪。出现这种类型的计算机病毒主要是针对操作系统自举区引导程序的,如大麻病毒、小球病毒和巴基斯坦病毒等。②应用程序型病毒。其中又分源码型和目标码型。源码病毒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被编译之前插入到源程序之中,随后与合法程序一起被编译,这种病毒很容易传染。目标码病毒对已经可执行的目标程序进行攻击,一般也同时侵袭操作系统。③外壳型病毒。不改变所依附的程序,只是在原程序开始和结束的地方加上病毒程序。这类病毒易于编写,也较为常见,以色列病毒(也称之为黑色星期五病毒)即属于此类病毒。④入侵型病毒。在所依附的程序中插入病毒程序,可为局部代替,也可用一条指令转到病毒程序,在病毒程序结束后再转入所依附的程序。此类病毒难编写,删除也比较困难。

  在文献上所见到的蠕虫程序、特洛伊木马、细菌、病毒等,也统称之为计算机病毒。

  组成 计算机病毒一般由3个基本部分组成:主控程序,负责病毒的组装和初始化工作;传染程序,将该病毒程序传染到别的可执行程序上去;破坏程序,实现病毒程序编制者的破坏意图。当计算机执行病毒所依附的程序时,病毒程序就获取了对计算机的控制权,开始执行主控程序,然后根据条件是否满足调用传染程序和破坏程序。一般说来,传染条件容易满足,因此病毒的传染比破坏来得容易。病毒破坏条件未被满足时,病毒处于潜伏状态。

  特点 ①程序量小。计算机病毒的程序代码量通常是很小的,便于隐蔽在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中,从而袭击其他合法程序。②依附性。病毒在计算机里,只有依附在某一种具有用户使用功能的可执行程序上,才有可能被计算机执行。当计算机中的程序依附上病毒程序时,就说这个程序被感染了。③传染性。一旦一个程序染上了计算机病毒,当此程序运行时,该病毒就能够传染给访问计算机系统的其他程序和文件。于是病毒很快就传染给整个计算机系统,还可通过网络传染给其他计算机系统,其传播速度异常惊人。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的最主要特点。④破坏性。轻者影响系统的工作效率,占用存储空间、中央处理器运行时间等系统资源;重者可能毁掉系统的部分数据,也可能破坏全部数据并使其无法恢复,还可能对系统级数据进行篡改,使系统的输出结果面目全非,甚至导致系统瘫痪。⑤潜伏性。由于病毒程序往往是先潜伏下来,等到特定的条件或时间才触发,使得病毒程序的破坏力大为增强。在受害用户意识到病毒的存在之前,病毒程序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传播。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与传染性相辅相成,潜伏性越好,病毒传染范围越大。⑥持久性。即使在病毒程序被发现以后,数据和程序以至操作系统的恢复都是非常困难的。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在网络操作情况下,因病毒程序由一个受感染的拷贝通过网络系统反复地传播,所以病毒程序的清除非常复杂。

  防治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必须采取综合措施。①加强管理。实行严格的计算机管理制度,对有关人员,特别是系统管理人员进行职责教育,订出有效的应用和操作规范;对外来软件和磁介质(如软盘片、磁带等)进行防病毒检查,严禁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严禁在部门计算机上玩计算机游戏,因为很多游戏盘带有病毒;购买软硬件产品时,务必考虑安全因素,考查厂商的安全背景;保护好随机的原始资料和软件版本,建立安全的备份制度和介质分组管理制度;主管部门应对所属单位的计算机进行定期、经常性的病毒迹象侦察;发现病毒疫情,做好症状记录并立即报告主管部门。②从技术上防治。计算机系统配备病毒检测程序,及时发现病毒;严格保护好硬盘,对重要的程序和数据文件,设置禁写保护,用保护装置防止非法装载硬盘;采取加密手段防止病毒入侵;研制计算机病毒疫苗,增强计算机系统自身对病毒的抵抗力;采取病毒入侵应急措施,减少病毒造成的损失;研制安全的操作系统是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根本性办法。③法律约束。应尽快制定处罚计算机病毒犯罪的法规,对制造、施放和出售病毒软件者依法进行惩处。

  计算机病毒对抗 计算机病毒在军事上的应用成为一种新型的电子战。它与传统的电子对抗的主要差别在于:电子对抗的目标是敌方电子系统的接收设备,而计算机病毒对抗的目标是敌方电子系统的计算机处理设备。其作战步骤是:通过无线电发射,把计算机病毒射入敌方电子系统的最薄弱环节(无保护的链路)之中;计算机病毒通过感染传播到下一个节点(有保护的链路)之中;计算机病毒最终到达预定目标——敌方指挥中心的计算机,由特定的事件和时间激发,对敌方电子系统造成灾难性的破坏。1991年海湾战争后,美国国防部大量收集计算机病毒,网罗计算机病毒研究人材,并拨专款研究对抗计算机病毒。许多专家认为,实现计算机病毒对抗的可能性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