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象征,在美术、语言文字领域各有表述,如:

【语言文字】

象征(symbol),在语言文字层面上,指自身存在,同时又代表或暗示或意味着他事物的事物,如“国旗”这个词,既是一块有色彩的布,又代表一个国家。在这种意义上,一切语言都是象征性的,日常生活里用的一些物品也是如此。在文学意义上,象征是一种转义,它将字面的和直感的性质与某种抽象的或暗示的方面结合在一起。但在文学批评中,象征应与意象区分开来。象征一方面有类似意象的作用,同时,它又超越客观的指称,使那种指称暗示它自身之外的意义;换言之,象征可以说是一种意象,它唤起一种客观的、具体的现实,但同时又使那种现实暗示另一层意义。广义地讲,文学的象征有两种类型:一种包括普遍的意义暗示,例如流水暗示时间和永恒,航行暗示着生命。这种类型的象征在文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另一种类型的象征不是从自身内在的性质来保证其暗示性,而是根据它在一部特定作品中的应用方式来实现其暗示性。例如在E.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里,雨在开头一章是有些令人厌烦的天气现象,后来通过在书里的运用被转变成为一种死亡的象征。因此在文学层面上,任何象征都是它所在的文化或美学环境作用的结果。

【美术】

象征(symbol),用具体的事物,寓意某种特殊意义。在艺术创作中,作者通过描写与主题有关联的事物并予以间接的暗示,显示出较之本身更为丰富的内涵。

象征作为一种创作表现手法,它贯穿于人类文化的全过程,经历了原始、古典和现代三个主要的演变阶段。原始形态的象征是以简单的比附形式被运用于文艺创作中,如用自然界中的木石象征某种超自然的神灵。古典形态的象征克服了原始象征的粗糙性,经过艺术概括和提炼,突出了主体意识,加重了社会实践的色彩,多以寓言形式表现出来。如以狐狸象征奸狡,雄狮象征强大威武等。现代意义的象征是建立在主、客观高度统一和主观意识被空前强化的基础上,为此作者往往通过对寓意对象的变形夸张,使之最大限度地显示出主体意识。

象征手法被运用到美术创作中也有着长久的历史,但形成有广泛影响的艺术思潮,首先出现于19世纪的法国美术界,代表画家有G.莫罗、P.皮维斯·德夏瓦纳以及瑞士的A.勃克林等。这些被称为象征主义的画家在创作手法上,常常把精谨写实的艺术形象与超现实的、带有某种神秘氛围的环境结合起来。象征手法也是中国艺术家在创作上广泛采用的表现方法之一。商周时代青铜器的制造就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山水画的发展,也是作为“道”的映象而被赋予一定象征意义。文人画出现和发展,象征手法更被广泛地运用到各种题材的创作中,如梅、兰、竹、菊已经成为象征志节情操的人品的传统绘画题材被反复表现着。它的象征意义不但为艺术家们所推崇,而且为整个民族所认可、所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