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貔貅

貔貅汉语拼音:pí xiū),中国传说的一种瑞兽。中国的风水学者认为貔貅是转祸为祥的吉瑞之兽。中国传统有装饰“貔貅”的习俗,貔貅寓意丰富,人们相信它能带来欢乐及好运。从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极度注重收藏和佩戴貔貅,传说貔貅除了开运、辟邪的功效之外,还有镇宅、化太岁、促姻缘等作用。

貔貅的公兽有独角、头朝左、左脚在前、有翅膀和鬃毛,而母兽则正好相反,但其实单只貔貅是不分雌雄。依照民间的说法,公兽代表财运,而母兽代表财库,一次收藏一对代表有财有库,才能真正招财进宝,而配戴在手腕上最好一手戴一只,以免两兽打架。

起源

“貔貅”较早的文献出处有以下数个:

  1. 尚书·牧誓》:“如虎如貔”《传》:“貔,一名执夷,虎属也”说明西汉初年的孔安国认为貔貅与虎同类,另“执夷”可能就是“貔”的缓读。
  2. 在 《史记·五帝本纪》中,黄帝曾经训练猛兽建立军队,其中包括六种猛兽,熊、罴、貔、貅、䝙、虎。《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索隐》:“《尔雅》-{云}-“貔,白狐””...郭璞-{云}-:“《书》称猛士如虎如貔。貔盖豹属,亦曰执夷,白狐之-{云}-似是而非。”从这里可知道西汉初年的《尔雅》与晋代郭璞对于“貔”的解释显然不同。
  3. 周礼‧大司徒》:“臝物虎豹貔𧴐之属。”郑众:“貔即貅也,-{云}-浅毛者。若以浅毛言之则入臝虫中。”这说明东汉的郑众认为貔貅是短毛的兽。
  4. 说文解字》:“豹属,出貉国。”说明东汉末年的许慎认为貔貅与豹同类。
  5. 《诗·大雅》:“献其貔皮。”陆玑疏:“貔似虎,或曰似熊,辽东谓之白熊。”说明晋代陆玑认为貔貅像虎又像熊,在辽东则称为白熊。《礼记‧曲礼》:“貔貅”郑玄注:“貔貅,亦挚兽也。《书》曰:如虎如貔士或为仕。”贾公彦疏:“貔貅者挚兽,猛而能击,谓虎狼之属也。貔貅,是一兽,亦有威猛也。”此处说明唐朝的贾公彦认为貔貅是一种猛兽。

貔貅大致起源于汉代,汉武帝击败匈奴,打通西域后,东西方交流加强,貔貅的产生可能和西方有翼神兽的影响有关。汉初黄老思想盛行,貔貅被认为可以在主人死后带主人升仙。汉武帝曾经封貔貅为"帝宝",下令只有皇族方可拥有,此令绵延两千余年一直有效,直至晚清帝制终结。

现代

有人认为貔貅就是现在的熊猫(大熊猫),但是从先秦古文看来,这个说法值得商榷。有学者认为大熊猫被称为“貔貅”是源自清代旅游家胡世安所着的《译峨籁》一书,这本书明确说明,此“貔貅”跟史记记载的猛兽“貔貅”完全是两码事。《译峨籁》书中的貔貅,实际上是皮裘的谐音,作者认为“皮裘”太俗,所以改称“貔貅”。后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前后两种貔貅混为一谈,所以就闹出大熊猫参军的笑话。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貔貅在古代有两种,分别是单角貔貅和双角貔貅,有人说单、双角区别公(貔)母(貅),还有人说是区别善恶,总之是有单角貔貅的,而今多数都是双角貔貅,已经很难看到单角貔貅了。

从以上记录看来,貔貅可能是一种像虎的短毛猛兽,具体是什么则没有明确记载。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貔貅自古至今一直被用作辟邪化煞,镇宅旺财的神兽,其中独角者称为天禄,两角者称为辟邪, 又因为禄与鹿发音相同, 天禄可与天鹿通用。

从这段说法可将独角貔貅视为鹿身猛兽。

引申义

基于貔貅的猛兽形象,古时候人们常以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