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场山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浙江湖州:道场山—万寿寺

  道场山,旧名云峰,在浙江省湖州市城南5公里,面积约8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10.7米。系天目山余脉的组成部分,素为城南风景旅游区。明弘治《湖州府志》载:其山“峰峦秀郁,水石森爽,殊为吴兴佳绝,古今游览者皆萃焉。”万历《湖州府志》把“道场晓霁”列为“吴兴八景”之首。山顶有始建于宋代的多宝塔,屹立千年,气势挺拔,现已初步修复,供游人观瞻。道场山自唐中和(881-884)起,为江南著名佛教圣地。

  万寿寺位于道场山顶峰处的山岙里,末代曾被列入为江南十大名刹之一,在日本和东南亚佛教界有很大影响。寺初建于唐中和年间(881—884),从山脚到万寿寺庙门口的通道石板上,每隔一块即雕有形态各异的荷花、荷叶、莲、莲子等图案。山顶有塔,下有伏虎岩,并有笑月、爱山、仰高、宜晚、望湖诸亭,以及瑶席池、归云等庵。 五代吴越时钱王缪题额为“正真禅院”,宋元丰三年(1080)知州事陈侗奏改题“护圣万寿禅寺”,宋嘉泰间(1201—1204)改“妙觉寺”,元末毁于兵火。僧正印劝募重建,于元至顺元年(1330)建成。重建后的万寿寺,有法堂五间,僧堂七间,又有库楼、香积厨、青山堂、榭梅榈林、蒙堂、选僧堂等,后又增建观音殿。明洪武三年(1370)重修。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二十七年毁于火,光绪二年僧法磬春诏携《龙寺藏宝经》于废墟上重建,历时30年,于光绪末年重见光明。“文化大革命”中,寺院、佛像、石刻等遭毁损,1975年由道场公社拆毁大雄宝殿、用于建造学校等,仅存观音殿、千佛壁、放生池和瑶席池。 万寿寺观音殿现已加以整饰,苏州灵岩山年赠送的三尊木雕观音佛像,于1985年入寺供奉,放生池和瑶席池也作了疏浚。门殿四大金刚已重塑,原藏经楼中,增供卧佛一尊。巍峨的道场山与山下的碧浪湖相映成趣,历代就有“道场晓霁”之称。宋代苏轼曾留有“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