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荣芬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邵荣芬,笔名欣伯,民国10年(1921年)生于安徽寿县李山乡。民国33年夏考入浙江大学中文系,民国37年毕业免试进入本校中国文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汉语言专业。1950年夏研究生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后改为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任语言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会长。

  邵荣芬的学术研究工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50年代为第一阶段,研究范围较广,对现代汉语语法、汉语规范化、词汇学、词典学以及方言等多有涉猎。他撰写的论文《统一民族的形成过程》和《中型现代汉语词典编纂法·释义章》,被苏联著名汉学家鄂山荫教授译成俄语言发表。从60年代起到目前为第二阶段,主要从事汉语音韵的研究,并做了一些工具书的编审工作,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较多。独立完成的专著有《汉语语系音史讲话》、《中原雅音研究》、《切韵研究》。此外,还参加了《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版的修订工作;应商务印书馆之请,审定了《辞源》(修订本)的全部注间。他还受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中的汉语音韵学部分的副主编,与主编俞教授共同审定了音韵学的全部要目,并亲自撰写《切韵》、《切韵音》两个要目。这一阶段发表论文20多篇,大部分已收入《邵荣芬语言论集》,由中华书局出版。他还多次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活动,先后应邀到郑州、江西、复旦等大学讲学,1982年和1985年,分别在北京和泰国曼谷参加了第十五届和第十八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

  1989年,他代表中国音韵研究会与台湾声韵学会负责人及香港学者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由香港浸会学院出面,于1990年6月在该院召开了主要由海峡两岸及港澳学者参加的中国声韵学国际学术研究会。这次会议打破了海峡两岸音韵者长期隔绝的状态,使他们有机会直接进行学术交流。这之后,他又出版了40万字的《经典释文及切韵研究》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