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洛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郑洛(1530-1600),字禹秀,号范溪,明安肃遂城(今保定市徐水区遂城)人(《明史》有传)。曾祖郑臻,曾任浙江织染局大使;祖郑隆、父郑显均为兵部尚书。郑洛博览好学,少事寡母,以孝著名,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中进士,授登州府推官。复审聚众盗矿案,改原判之误,百余无辜人获释;查纠已判孙华抢劫案,使冤屈昭雪,真凶获捕,深得民心。遂被皇帝诏为御史,专主纠察。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奉旨查办鄢懋卿等贪污盐课案,查得严蒿是祸首,可皇帝诏斩鄢懋卿,郑洛唯恐避重就轻,违旨改鄢懋卿死罪为革职戍边,震惊全朝,文武皆服。

  万历二年(公元1574),转任右佥都御史、兵部右侍郎。万历七年(公元1579),鞑靼酋长俺答率部骚扰边城,掠夺贡市,民不聊生。郑洛命沿偏关经老牛湾至雁门500里防线修屯堡,建观敌台,敌军望而生怯,不敢妄犯,后俺答降服。郑洛戌边有功,被封为兵部尚书,万历十四年,诏为戒政尚书。

  万历十八年(公元l 590),鞑靼火落赤举兵侵袭,攻至洮州(今甘肃临谭),杀副总兵李联芳,总兵李承芳告急京都,郑洛受旨西征,施以“其人将出,出必复人”、“分别逆顺,声东击西”之战术,相继夺得镇羌(今甘肃固原),水泉(今甘肃永昌),莽刺(今西宁一带),湟中(今青海东北部)等地,败敌10余万。同朝后张栋、徐琰等诬告郑洛“侮报功绩,欺骗朝廷”,要治其误国之罪。后因兵部尚书石星保奏而幸免。郑洛对此气愤之极,谢病告归故里。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石星以郑洛“才智多谋,战绩卓著”,奏本复职诏用,因朝臣众说纷纭,皇帝未许。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去世,年71岁,赠太保,谥襄敏。为纪念郑洛,安肃城内建过街“柱国坊”,宽2丈,高2丈5尺,青石料柱,通体浮雕云纹,横木、石条相连,上刻6寸正楷大字“太子太保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兵部尚书经略七首总镇三边郑洛”,背刻“柱国坊”,传为明御笔所书。(此牌坊毁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