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尔克汉语拼音lǐ ěr kè),(1875~1926;Rilke, Rainer Maria),奥地利诗人。1875年12月4日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1926年12月29日卒于瓦尔蒙疗养院。1895~1896年在布拉格大学攻读艺术史、文学史和法学史,其间曾去慕尼黑和柏林学习。后两度旅游俄国,见过托尔斯泰。1902年8月去巴黎,结识雕塑家罗丹,此后的12年里以巴黎为中心,浪迹各国。他写了《罗丹传》,还当了8个月罗丹的秘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住在慕尼黑,1915年被征入伍。1919年6月迁居瑞土。

  在慕尼黑和柏林期间开始创作。1894年出版处女作诗集《生活与诗歌》。写于1899年的散文诗《旗手克里斯多夫·里尔克的爱与死》以其忧郁、抒情的笔调,优美的节奏,富于音乐性的韵律受到知识青年的欢迎。《图像集》收入1898~1901年间的部分诗作,以抒情的形式描画历史的和传奇的人物的图像。长篇组诗《祈祷书》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赞美无所不在的上帝其实是人生的化身。在巴黎时期,诗风发生了变化,创造了一种新的抒情诗——咏物诗,主要诗歌成就为《新诗集》和《新诗续集》。1904年在罗马开始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马尔特·劳里茨·布里格记事》,没有连贯的情节,打乱了时间顺序,追忆、现实和梦幻随着意识的流动交织在一起,流露出对人生的恐惧与绝望,是德语文学中较早的现代派小说。晚年最生要的《杜伊诺哀歌》和《致奥尔甫斯的十四行诗》两部诗集,表现对存在进行苦苦的哲学思考。诗中采用大胆的比喻和奇特的象征,艺术上臻于完美,但诗意朦胧晦涩。他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