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甲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语拼音lǐ jiǎ),中国明代社会基层组织。城市中的又称,近城者则称厢。每里为110户。洪武三年(1370)始在江南个别地区实行。十四年,推行于全国城乡。一里之中多推丁粮较多的10户为里长,其余100户分为10甲,甲设甲首。里长对上级官府负责,管束所属人户,统计本里人户丁产的消长变化,监督人户生产事宜,调理里内民刑纠纷,并以丁粮和财产多寡为序,按赋役黄册排年应役。以里甲为单位编派的徭投称里役或甲役,有正役和杂泛差役两种。里甲正役是里甲人户应当的重要差役。里长和甲首为10年轮役制。每年由里长一名偕同甲首督率一甲10户应役,其余9里长及9甲人户在此后9年内轮流应役。里甲正役主要项目是:①征收税粮。②办运上贡物料。③支应官府的公用。由于里长“放富差贫”,导致徭役严重不均。明代中叶后,随着一条鞭法的实行,里甲正役逐渐摊入地亩,折银征收,雇募应役,里甲10年应役之法逐步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