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四家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元四家汉语拼音jīn yuán sì jiā),中国金元时医学产生了许多流派,在学术上争鸣,最具代表性的有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和朱震亨,被称为金元四家。金元四家的产生与长期战乱,人民生活困苦,疫病流行有关,与宋代医学理论和实践的丰富与革新思想有关。

  刘完素(1120~1200),字守真,号通玄处士。金代河北(今河北河间)人。他行医民间,金章宗3次招聘均拒绝。他治学态度严谨,具有独创精神,尤重《素问》的研究。著述较多,有《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伤寒直格》、《伤寒标本心法类萃》,前二者为代表作。刘氏很重视运气学说,却不拘泥于此。他认为五运六气,火热居主要地位;发病病机也以火热为主;六气皆可从火化,因而他大力倡导火热论,治疗上以清热通利为主,善用寒凉药物,后世称为寒凉派。刘氏有门人及私淑弟子穆子昭、荆山浮屠、马宗素、张从正、葛雍等。

  张从正(约1156~1228),字子和,号戴人。金代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张氏家世业医,自幼好读《内经》,学术上私淑刘完素。他曾做过一段军医,也曾被召入太医院供职。著有《儒门事录》一书。张从正认为任何疾病都是由邪气所致,因此治病就是要攻邪,邪气去而人身的元气自然恢复。去邪的方法主要有汗、吐、下三法,张氏特别善于应用这3种方法,他扩大了三法的应用范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人称攻下派。张氏并非反对补法,他提倡以食补为主。张从正的追随者及同道主要即麻知几、常仲明。

  李东垣(1180~1251),字明之,名景,号东垣。金代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他师事张元素,继承易水学派,成为一代名医。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宝秘藏》等。李东垣学术思想的中心是“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认为人体内在元气充足时诸病不生,而元气的充足与否主要取决于脾胃有无受伤。导致脾胃受伤的原因有饮食不节、劳役过度和七情所伤。治疗上当以升发脾阳为主。人称为补土派。李东垣门人有王好古、罗天益等。

  朱震亨(1281~1358),字彦修,号丹溪。元代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朱氏自幼习举子业,40多岁时因家中数位亲人死于误治,于是改学医学,拜罗知悌为师,很快成为名医。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注》等书。朱氏在学术上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人的生命源泉在于生理之相火,而相火之变为病理,相火妄动则煎熬真阴。在治疗上提倡滋阴降火之法。人称滋阴派。朱震亨学生很多,如王履、戴元礼、赵道震、赵以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