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桐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桐(1820—1887),字竹庭,行三,故人称“小金三”,浙江湖州南浔镇人。南浔“八牛”之一金氏开创者。金家本是南浔镇上富裕家族,但他出生仅40天,母亲就不幸病逝,父亲在他年轻时去世。金桐自幼聪明好学,但由于家境衰落,无力继续求学,不得不在少年时就弃学,在南浔、双林镇上学生意。后来,金桐承继给族叔——承德堂子安公为嗣,在南浔“八牛”之一的“张源泰”丝行当伙计。由于他为人勤快,又聪明能干,很快被提升为押运员,负责将南浔的生丝运输到上海的丝栈。当时的运丝船名为“陶墩船”,船深而盛货多且不漏水,用时向船主计价雇用,一般不必自备。可是在南浔至上海的运输线路上关卡林立,遇到关卡就必须按照生丝数量多少来缴纳税金。为了逃避这种税金,丝商们可谓想尽了各种办法,其中之一就是把船边走道下的竹柱子挖空,把生丝藏在里面。如此一来就可以少缴一部分税金,所以藏在这竹子里的丝就叫“走私丝”。无疑,当押运员的经历,对金桐日后发迹有着相当重要的启蒙作用。

  当时正值上海开埠,南浔辑里丝以“匀、细、白、韧”等特点而深受外商青睐。金桐因为经常往返于沪浔两地,发现经手出售辑里丝之人大多为广东帮,南浔人却很难与洋商直接论价。为了与洋人打交道,他悉心谙习数年,成为上海早期有名的丝通事,直接与洋商进行辑里丝贸易。清咸丰年间(1851—1861)在上海开设了协隆丝栈。由于他经营有方,又恪守信誉,所以深得外商的信任和尊重,很多洋行都愿意和他来往,因此他在沪上名声日噪,业以日隆。后来,金家又开设了金嘉记丝行,其子金焘继承祖业,拓展经营领域与范围,扩大了家业,南浔民间便以“小金山”来形容金家之富。从“小金三”到“小金山”,实际上就是金桐由一个打工仔走向生丝外贸世界,成为卓有成就的创业者的蜕变。

  金氏家族原在南浔镇西栅有老宅,名“载德堂”,太平天国军进驻南浔时毁于战火。金桐在沪上发迹后,就在南浔原来西栅大宅旧址重新建造宅第,安顿族人,并在故里资助社会公益事业,出资以数万计,而他却始终不让人知道。他常说:“苟富贵,毋相忘”。唐文治在《金竹庭先生家传》中评价:“先生者,力能致富,而有善于处富,斯所以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