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院本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院本汉语拼音:Jin yuɑnben;英语:drama script of Jin Dynasty),中国金代行院倡伎演出杂剧时所用的脚本。又称金杂剧。形式与宋杂剧相同。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说:“院本、杂剧,其实一也。国朝院本、杂剧始厘而二之。”可见,元杂剧是从金院本中生长出来的新的戏曲形式。元以后又称宋杂剧为院本,以区别于元杂剧,有时也泛指短剧、杂剧、传奇等。

  金院本作品都已失传,《辍耕录》载《院本名目》一份,有剧目700余个,分为和曲院本、上皇院本、题目院本、霸王院本、诸杂大小院本、院幺、诸杂院爨、冲撞引首、拴搐艳段、打略拴搐、诸杂砌共11个大类,各类下再分别列出具体名目。如“和曲院本”下列《月明法曲》、《郓王法曲》等。至于各种门类的具体状况,由于资料匮乏,多不可知。有学者对其中一些种类的表演作了推测,如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认为,“题目院本”原是由“唱题目”发展而来,很可能与“和曲院本”一样是以唱为主;“拴搐艳段”是指那些能和某些正杂剧联系起来的艳段,相当于“说话”中的“入话”;“打略艳段”中有数各种名字一类,可能是用快板念出来的,如卖果子的出场,就数“果子名”。

  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金院本处于宋杂剧向元杂剧过渡的阶段。从1127~1214年,金王朝先后以现在的北京和开封为都,在北方的统治长达近百年。中国历史上非汉族统治者受汉文化影响及对汉文化影响之深,在金以前的辽和以后的元都很难与之相比。金文化的繁荣与发达,在戏剧上具体地表现于金院本。当“靖康之变北宋南渡之后,有一部分杂剧演员留在北方。金迁都于开封(改名南京)后,他们聚集于此,继承宋杂剧而加以发展,逐渐形成与宋杂剧有所异同的金院本,其后又演变为元杂剧。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