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元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铜元汉语拼音:Tongyuan),中国清末民初以来所铸各种新式铜币的通称。俗称铜板。光绪二十三年(1897)监察御史陈其璋奏请“仿造大小铜元,以补制钱之不足”。二十六年在广东开始铸造。正面有“光绪元宝”4字,背面有蟠龙纹,每枚重库平2钱,含铜95%,铅4%,锡1%。当制钱10文,并镌有“每百枚换银元一元”字样 ,还有1文、2文、5文和20文等面额。流通最广的是当十铜元和当二十铜元。宣统年间铜元正面改铸“大清铜币”4字。北洋政府时期,各省监铸铜元,种类繁多,河南有当五十的,四川有当百和当二百的。铜元贬值,每枚银元可兑铜元200~300枚。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确立银本位制,铜元定为辅币。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银元改为纸币但辅币仍用硬币。次年发行1分、2分新的铜辅币。一直沿用到抗日战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