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街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长安街汉语拼音:Chang'an Jie;英语:Chang'an Street),在中国北京市区中南部,为北京市东西向主要交通干线。

历史

  长安街修建于明代,是兴建北京紫禁城、皇城和内外城时最主要的道路。据有关资料记载,明成祖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它与皇城同时建造,是明代兴建北京城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距今有600年的历史。长安街,其名取自强汉、盛唐时代的都城——“长安”,含长治久安之意。

  明清之时,长安街仅长七、八里,有十里长街之称。当年从长安左门至东单牌楼,名为东长安街;从长安右门至西单牌楼,称西长安街。1940年,内城城墙的东西两侧的建国门与复兴门被拆开后,成为近代长安街的雏形。1952年8月,为了国庆游行和疏导交通的需要,长安左门和右门被拆除。1954年8月,东西长安街两座牌楼被拆除,同年,由于道路拓宽,西单至新华门间的双塔寺被拆除,此外人民英雄纪念碑施工中,纪念碑以南的中华门也被拆除。

  文革破四旧运动中曾被改名为“东方红大路”。2009年3月20日,长安街进行夜间大修,并历时5个月,至8月完工,成为长安街10年内的首次大修。

简介

  由东单至天安门广场为东长安街,长1751米;天安门至西单为西长安街,长1800米。车行道宽45~60米,两侧人行道各宽5米。明永乐年间,在元大都南城墙基址上改建成路,因承天门(今天安门)左侧有东长安门,右侧有西长安门,寓长治久安之意,故分别得名为东长安街、西长安街。明、清为皇城禁区。1912年拆除长安左、右门,仅余门洞,俗称三座门,东、西长安街始得贯通。1949年辟建天安门广场时,修筑长安街林荫大道。1952年拆除三座门,1954年又拆除东西长安牌楼。1959年扩建天安门广场后,东、西长安街拓宽,成为宽阔的十里长街,街道平坦宽阔,为国家庆典游行阅兵场所。

布局规划

  长安街在北京,乃至全中国的的地位都十分重要。中国的象征——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就在长安街上。长安街两侧有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及中国国务院部分机关,如公安部、商务部、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等。长安街两侧亦分布很多文化设施,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北京图书大厦、民族文化宫、军事博物馆等。许多重要的商业区也在长安街沿线,如北京商务中心区、东单、王府井、西单和北京金融街。此外,北京站和北京西站也在长安街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