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显示3个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
'''长安'''可以指:
  <font size=-1>这里是关于中国古代城市“'''长安'''”的条目。关于同名条目或类似名的其它条目描述,详见“'''[[长安(同义条目)|长安]]'''”</font size>
+
*'''[[长安城]]''',中国古代城市,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附近。
 
+
**[[汉长安城]],中国汉朝的都城。
  '''长安'''[[汉语拼音]]:Chang'an),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迁徙,但大致都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先后有17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长安,总计建都时间逾1,200年。在这些朝代中,曾经建都长安的[[汉朝]]与[[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因此长安作为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影响力最大的都城,被列为'''中国四大古都'''之首。
+
**[[大兴城]],又称长安城,中国隋唐两朝的都城。
 
+
*'''长安区'''
  当时的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会,约在公元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公元581年到公元604年([[隋朝]])与公元637年到公元775年([[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中晚唐有争议)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逾百万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与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五代]]时,[[后梁]]改京兆府为雍州,设大安府,[[后唐]]改大安府为京兆府。[[宋朝|宋代]]置陕西路,后置永兴军路。[[金朝|金代]]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元朝|元代]]曾设安西府;后改为安西路、奉元路。
+
**[[长安区(西安市)]],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
 
+
**[[长安区(石家庄市)]],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
  随着[[明朝|明代]]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渐向沿海地区东移,长安逐渐退出历史中心舞台。明代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来。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国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县等相关名称。
+
**[[长安区(水原市)]],大韩民国京畿道水原市下辖的一个区。
 
+
*[[长安县]],中国古代一个县,汉朝初置。
== 史前 ==
+
*[[长安镇]],多处地方有长安镇。
 
+
*[[长安邨]],位于香港新界青衣岛的一个公共屋邨。
  长安地区很早就有都市存在,早在10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的代表。2008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高陵杨官寨遗址的发现,将东亚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个相当于4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聚落,也许是东亚最早的城市,城市边缘有一条长达1945米的环壕。那时,社会已经有了简单的分工,有的古人以制陶为生,有的人耕地,有的人狩猎。维系人际关系的,除了血缘,还有某种制度。这座城市的发现,使得长安可能是东亚历史上第一座城市。[2]
+
*[[长安城(高句丽)]],朝鲜半岛国家高句丽的国都,即今朝鲜平壤。
 
+
*[[长安国]],朝鲜半岛国家新罗的王族金宪昌建立的叛变政权。
'''相关遗址'''
+
*[[长安街]],中国北京市的一条街道。
 
+
*[[长安(年号)]],武则天的一个年号。
  半坡遗址,杨官寨遗址,北首岭遗址,姜寨遗址,康家遗址,石摞摞山遗址,甜水沟遗址,元君庙—泉护村遗址,横阵遗址等。
+
 
+
== 西周 ==
+
 
+
  '''丰镐'''是'''丰京'''和'''镐京'''(“镐”,拼音:hào)的统称,[[周朝]]的都城。丰京及镐京的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南12公里的[[沣河]]两岸,丰京在河的西岸;镐京在河的东岸。考古发现指出,镐京遗址大约位于今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道以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61年把'''[[丰镐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周文王]]之时,为向中原地区拓展,就在沣水渭水间筑设丰京,将都城从岐邑迁至丰;[[周武王]]继位,再建镐京,又迁都于镐。历时300年。镐京又称宗周,据《长安志》卷三引[[皇甫谧]]《帝王世纪》解释为:“武王自酆居镐,诸侯宗之,是为宗周”。
+
 
+
  [[周成王]]时,周人兴建东都雒邑,即成周,以此为中心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周王虽然经常在成周驻节,但还是以宗周为活动的中心。昭穆之世,周人加强了对东方的活动,大量活动开始以成周为中心。等到[[周幽王]]时,[[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经历战火的宗周宫室焚毁,周宗室在丰镐一带再难以立足,周平王只得东迁至成周。从此也有人沿袭西周旧称,将成周称为宗周——“周既去镐京,犹名王城为宗周也”(见郑注《礼记·祭统》)。
+
 
+
  丰京在西周后期更多的承担了祭祀的带有宗教性的作用,是宗庙和园囿的所在地,镐京则作为行政中心存在,为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习惯上将这两座城市看成一个城市。
+
 
+
'''相关遗址'''
+
 
+
  丰镐相关遗址包括:丰镐遗址,周原遗址,周公庙遗址(凤凰山遗址),杨家村遗址,梁带村遗址等。
+
 
+
== 春秋战国及秦朝 ==
+
 
+
  [[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渭河]]南岸相对没落,渭河北岸的雍城、泾阳、栎阳、咸阳曾作为[[秦国]]都城,[[咸阳]]更成为[[秦朝]]首都。秦末以后,咸阳没落,长安再度崛起。
+
 
+
'''相关遗址'''
+
 
+
  郑国渠首遗址,魏长城遗址,秦雍城遗址,栎阳城遗址,秦咸阳城遗址,秦东陵,秦始皇陵,兵马俑,阿房宫遗址。
+
 
+
== 西汉:长安城 ==
+
 
+
  太祖[[刘邦]]真正定都长安,开启1200年的京城据点,源自于公元前202年击败[[项羽]]后,刘邦原本想建都[[雒阳]],但是朝臣[[娄敬]]建议入都长安,但群臣大多是从东方而来,纷纷反对,认为雒阳更好。于是刘邦征询[[张良]],张良说:“雒阳建都的[[东周]]虽然比秦仅两世好,但是城郭仅数百里,田地太薄,四面都是平地,容易遭受到攻击。反观[[关中]]有[[函谷关]]、陇蜀的沃野千里,南边有巴蜀的富庶,北边有胡人畜牧的便利,可以在三面防守,并向东方牵制诸侯,只要握住[[渭水]]通运京师,当东方有变,就可以顺流而下。正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娄敬说的没错。”于是刘邦决定入都关中,并拜娄敬为郎中,赐刘姓。
+
 
+
  [[汉太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开始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太祖七年(前200年)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汉惠帝]]元年(前194年)至五年(前190年)建造城墙。[[汉武帝]]设京兆尹治理长安,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并在城西扩充了[[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
+
 
+
  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商道,长安城成为连接欧亚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起点,繁盛一时。
+
 
+
  [[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时,城墙内统计内常住人口有8.8万户,24.6万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在公元前195年超过[[南亚]]的[[孔雀王朝]]首都Pāṭaliputra (天城文: पाटलिपुत्र),现代[[印度]]城市[[巴特那]],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直到公元25年东汉朝迁都洛阳,被[[罗马帝国]]第一个王朝,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的首都[[罗马]]超过,共220年。
+
 
+
=== 城市布局 ===
+
 
+
  汉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市区西北郊外,面积约36平方公里,大约是同时期罗马城的四倍。城市有12座城门和8条主要街道,最长的街道长5500米。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
+
 
+
  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等。其中未央宫是从汉惠帝开始的许多皇帝的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在城西有面积广大的上林苑,苑内主要有昆明池、建章宫等。在城南有一组王莽时期建造的礼制建筑。
+
 
+
  居民区分布在城北,划分为160个“闾里”。市场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称为“长安九市”。汉长安城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宫殿区集中在一座城市里,后世的都城都沿用了这一体系。
+
 
+
'''相关遗址'''
+
 
+
  目前汉长安城相关的遗址主要为:汉阳陵在内的西汉十一座巨型帝陵(一般仅仅封土边长就有两百米左右),霍去病墓,汉长安城遗址,甘泉宫遗址,司马迁墓和祠,京师仓遗址,良周遗址等。
+
 
+
== 新朝、东汉至南北朝:长安城 ==
+
 
+
  [[西汉]]末年[[王莽]]执政,建立[[新朝]],并将都城长安改称“'''常安'''”,此后各地发生起义,常安城一度毁于战火。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雒阳,长安改作'''西京''',失去了原来的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地位,但仍是丝绸之路上极其重要的城市。
+
 
+
  及至汉末,[[汉献帝]]曾迁都回长安。[[西晋]]末年,[[晋愍帝]]在此短暂建都。此后长安几度又成为战争频发地,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前秦]]、[[后秦]]、[[南北朝]]时期的[[西魏]]、[[北周]]等政权也都将首都设在这里。
+
 
+
'''相关遗址'''
+
 
+
  西魏永陵
+
 
+
== 隋唐 ==
+
 
+
=== 隋大兴城 ===
+
 
+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
+
 
+
  杨坚在[[汉朝]]的古都夺得政权,那里经过许多世纪的分裂,曾经再三地被洗劫、焚毁和重建。在此期间,它成了许多短命王朝的国都,其中大部分(如北周)的统治皇室和社会精英为非汉族。此城不大,也不对称,已经古老和破落,饮水也带涩味;它充满了被杀害者的幽灵,也勾起了人们对连续的政治失败的回忆。在执政的第二年,杨坚和他的心腹顾问开始讨论迁都的可行性,阴历六月的一份诏令总结了赞成迁徙新都的所有论点。新帝向其臣民保证,他已研究了历史的先例,经占卜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并且已瞻星揆日,卜食相土。他在要求其黎民承担这项工程时说道:“谋新去故,如农望秋,虽暂劬劳,其究安宅。”。他命[[宇文恺]]负责建造新城的计划,此人是当时搞建筑工程的最杰出的行家之一。他与所有协助建城的人都来自北方,具有混合血统;其中有的新近从[[中亚]]迁来,所有的人都敞开思路大胆创新,从 中国古代典籍的要求中各取所需。结果国都规模空前,设计新颖。
+
 
+
  此城位于'''旧长安'''的东方和南方。夯实的外围土城呈长方形,按罗盘方位布局但面南,东西长5.92 英里,南北宽5.27 英里。城内按职能分成四区,皇城位于中央,背靠北城墙,内为皇帝的居住地、太极殿、宫廷、几个小议政殿和宫内侍从的居所。皇城南面隔着宽阔的斜坡是另一围有城墙的区域,那是行政城,政府各官署就分布在其内的街道上。行政城为一项创新,因为以前的国都与近现代的巴黎和伦敦相似,政府的建筑分散在城的其他区域。
+
 
+
  在这两个建筑群和外城城墙之间,排列了108个有长方形围墙的建筑群(这一数字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即九天之数乘以十二时辰之数);其中106个为供居住的坊,排列在11条南北向和14 条东西向的大道上。各坊坊内有两条街,交叉呈十字形,坊四面的中央各有一城门。另外两个有围墙的建筑群为市场,一在西城,一在东城。它们是有官监督的城市商业中心。城的主轴是一条南北向的宽阔大街,它从正北有五个门洞的主门通往行政城的中南门。如果一个官员取得了能够通行的官品,他就能穿过行政城直达皇城巨大的南门广阳门。隋文帝就是在此门楼上俯观战败的陈朝显贵的。京城和皇宫都以隋文帝在称帝前所受的封地命名,因此称'''大兴城'''和'''大兴殿'''(作为隋朝的都城,大兴之称富有吉祥之意,它可能使人想到“大兴”早已消失的汉朝光荣的业绩)。
+
 
+
  当村落被清除,城墙拔地而起,城市的外形刚刚构成时,文帝就迁入(皇宫首先完工)。此时正值583年阴历三月。在有些人的眼中,此城的宏伟轮廓对一个掌权未满三年的君主来说,未免有些铺张。杨坚也知道它的内部空荡荡,缺人居住,于是采取种种措施吸引人们前来定居。他命令诸王子和皇亲国戚在城的西南部建造他们的王府,以推动其他人也来营建。他向捐助和建造佛寺任何人都赏以御制牌匾。有一史料记载,某人拆除其旧长安城中的房屋,以木料建造新城的寺庙。文帝亲自把最佳的位置留给京师佛道寺观:在南北大道的东面,大兴善寺占了整整一个坊。穿过大道,在较不繁华的西面则为[[道教]]的玄都观。到了文帝执政的末年,他眺望其国都,可以看到一百多座佛道寺观。随着陈之灭亡以及它的精英从其国都迁到大兴城,那里的居民无疑增加了。但在文帝末年,甚至可以说到隋亡之时,城的大部分地区仍无人居住,也未竣工。近代发掘的遗址经确定是隋都外城的一段,发掘者发现城的建筑有赶时间的迹象。直到唐帝国继承隋朝,并改进了京城与广袤而相对稳定的帝国各地的交通,此城才得到充分的发展。
+
 
+
  隋朝初期如此规模的建都工程表明了隋的创建者及其顾问的信念,即他们相信他们的王朝会比以前的政体具有更大的影响,更能长治久安。至少关于前一点,事实证明他们是正确的,因为唐朝继承他们以此城为都,并在此地统治中国和整个东亚几乎达300 年之久。
+
 
+
=== 唐长安城 ===
+
 
+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改'''大兴'''为'''长安''',定都长安。[[唐太宗]]在位期间,兴建了[[大明宫]],[[唐玄宗]]在位期间,在兴庆坊营建了[[兴庆宫]]。
+
 
+
  自大唐立朝后近一个半世纪里,国势日盛,国威远扬,长安亦日臻繁荣,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大都市,“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描述的正是极盛时期长安作为东方世界中心地位的真实写照。
+
 
+
  [[安史之乱]]期间,叛军曾短暂盘踞长安(756年),[[吐蕃]]也曾短暂占据长安15天(763年),大唐由盛转衰,叛乱平定后,长安逐渐恢复元气。
+
 
+
  中唐时期,长安人口仍然超过百万,为帝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仍维持对周边藩属的宗主权,亦仍是东方世界的中心,持续百余年。
+
 
+
  晚唐时期,黄巢起义军曾攻破长安(881年),大肆屠杀居民,抢夺财物,对长安造成巨大破坏。(904年)[[朱全忠]]强迫逼迫昭宗迁都[[洛阳]],不仅将所有宫殿房屋拆毁迁移,亦将人口悉数迁移。长安被毁,帝气殆尽,后虽重建,但不再被作为首都。
+
 
+
  '''唐长安城'''位于现在的西安市城区、东郊、西郊的小部分以及南郊的较大部分,面积达83.1平方公里,是现在西安城墙内面积的10倍。城市按中轴对称布局,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外郭城墙上开十二座城门,南面正门的明德门为正门。宫城位于郭城北部正中,有皇宫太极宫,皇城位于宫城以南,分布着中央官署和太庙、社稷等祭祀建筑。
+
 
+
  外郭城内有大街22条,纵横交错的街道将外郭城分作了110坊(隋称“里”),坊间遍布着佛寺和道观,其中著名的里坊有亲城坊。长安城城廓外则以朱雀大街分治,东归万年县,西归长安县。长安万年两县归京兆府管辖。
+
 
+
  东城西城分别有东市和西市两座市场,集中了长安城的主要商业。城内有四条沟渠提供生活和环境用水。城东南角有一座人工园林——芙蓉园,园中有曲江池。东北是另一座大型宫殿——大明宫。日本僧人圆仁在其《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载了长安东市火灾的情形,“夜三更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二十四行,四千余家。”
+
 
+
  唐长安城的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设的典范,在当时也影响了邻近国家的都城建设。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日本国的平城京和平安京都效仿了长安的规划。
+
 
+
'''相关遗址'''
+
 
+
  目前唐长安城相关的遗址主要为:大雁塔,大慈恩寺,小雁塔,大明宫,兴庆宫,乾陵,昭陵等十八座唐朝帝陵,碑林,法门寺,青龙寺,大秦寺塔,兴教寺塔,灞桥遗址,华清宫遗址,仙游寺法王塔,水陆庵,东渭桥遗址,鸠摩罗什舍利塔,香积寺善导塔,八云塔,长安圣寿寺塔,长安华严寺塔,昭慧塔,药王山石刻,玉华宫遗址,隋泰陵,耀县文庙,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慈善寺石窟,杨珣碑,大佛寺石窟,昭仁寺大殿,精进寺塔,百良寿圣寺塔等。
+
 
+
== 唐末至元代 ==
+
 
+
  安史之乱后长安城逐渐衰落,唐末[[黄巢]]破长安,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天佑]]元年(904年),[[朱全忠]]挟持[[唐昭宗]],效法迁都洛阳的武后,下令官民迁都洛阳,并把宫室拆毁,屋木运走并顺流而下进入洛阳,另亦将长安城焚毁,长安人民强迫迁移。从此长安气数已尽,不再是政治中心,而转移到开封或燕京。后来,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认为城广人稀,不利于防守,于是便对城市进行改筑,缩为“新城”,也就是五代、宋、元的长安城。
+
 
+
  唐以后,长安就不再是王朝的都城。[[后梁]]设大安府,[[后唐]]设京兆府,[[宋朝|宋]]设陕西路、永兴军路,京兆府。[[元朝|元]]设安西路、奉元路等。
+
 
+
'''相关遗址'''
+
 
+
  重阳宫祖庵碑林,耀州窑,神德寺塔,太平寺塔,泰塔,武陵寺塔,仓颉墓与庙,韩城普照寺,韩城文庙,法王庙,北营庙等。
+
 
+
== 明清 ==
+
 
+
=== 西安城 ===
+
 
+
  [[明朝]]初年,[[朱元璋]]认为“天下山川,惟秦中号为险固”,因此将次子[[朱樉]]封为秦王,就藩西安府(洪武二年(1369年)长安城改称为'''西安府''')。并诏令西安府长兴侯耿炳文和都指挥朴英修整'''西安城''',洪武三年(1370年)起,开始兴建西安城墙。
+
 
+
  城墙修建时,西、南两面在原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增修加长而成,东墙和北墙进行了新建。整个建设历时八年,到洪武十一年(1378年)基本完工。此后隆庆二年(1568年),在墙顶和外壁面砌造了青砖。
+
 
+
  目前西安城墙仍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墙,周长13.75公里(南京城墙为世界最长的古城墙),城垣高12米,底宽15-18米,顶宽12-14米。城内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为唐长安城的七分之一。(详见西安城墙条目)
+
 
+
  明末[[崇祯]]九年(1636年),陕西巡抚[[孙传庭]]为防备李自成进攻,修建了四门的“瓮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攻克西安,次年(1644年)在此称帝,国号大顺。
+
 
+
  清代基本沿袭明制,对西安城墙进行过十二次补修。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的工程,将包墙增厚,铺设海墁,并增修排水道等,大大增强了西安城的防御能力。
+
 
+
'''相关遗址'''
+
 
+
  西安城墙,西安鼓楼,西安钟楼,西安清真寺,西安都城隍庙,关中书院,公输堂,明秦王墓,扶风城隍庙戏台,三原城隍庙,泾阳崇文塔,咸阳文庙,西岳庙,韩城大禹庙,韩城城隍庙,党家村,澄城城隍庙神楼,玉皇后土庙,玄武庙青石殿,庆安寺塔。
+
 
+
== 近代 ==
+
 
+
  1900年[[八国联军]]入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曾逃亡到西安。民国之后,[[蒋介石]]在抗战爆发前,大力进行剿共,1936年(民国25年)蒋介石至西安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最后促成暂时停止国共内战,共同抗日。
+
 
+
'''相关遗址'''
+
 
+
  易俗社剧场。
+
 
+
== 现代 ==
+
 
+
  长安大致等于现今西安市。西安是中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西北地区地区重要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地处中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各地市的门户和交通枢纽。西部重庆,成都,西安经济三角中的一级。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内陆开放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现辖9区4县,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人口846.7万人。著名高校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大学等,也是中国民办高校最集中的地区,超过123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西安设立了机构。
+
 
+
  目前西安在逐渐对汉唐原有建筑进行整修,增添文化设施,如大唐芙蓉园,曲江池,大明宫,汉长安城遗址,汉阳陵等。
+
 
+
== 历代定都的王朝 ==
+
 
+
*[[西周]](前1111年─前770年)
+
*[[秦朝]](前221─前206年)
+
*[[西汉]](前206年─9年)
+
*[[新朝]](9年─23年)
+
*[[东汉]](190年─195年)
+
*[[西晋]](313年—316年)
+
*[[前赵]](318年─329年)
+
*[[前秦]](351年─385年)
+
*[[后秦]](386年─417年)
+
*[[西魏]](534年─557年)
+
*[[北周]](557年─581年)
+
*[[隋朝]](581年─618年)
+
*[[唐朝]](618年─907年)
+
*[[武周]](690年─705年)
+
 
+
 
+
 
+
 
+
 
+
 
+
 
+
 
+
 
+
[[Category:历史]]
+
[[Category:中国历史]]
+
[[Category:中国古代史]]
+
 
+
[[Category:中国历代国都]]
+
 
+
[[Category:地理]]
+
[[Category:中国地理]]
+
 
+
[[Category:陕西省]]
+
[[Category:西安市]]
+
 
+
 
[[Category:同义条目]]
 
[[Category:同义条目]]

2023年6月9日 (五) 08:37的最后版本

长安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