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阴历英语:lunar calendar),又称太阴历,在天文学中与阳历对应,指主要按月亮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不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位置。它的一年有12个朔望月,约354或355日。主要根据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时间为一个月,称为朔望月,大约29.530588日,分为大月30日、小月29日。

阴历以朔望月为基本单位,编制时只考虑月球运动的历法。又称太阴历。朔望月的平均长度是29.53日,通常取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使历月的平均值大致等于朔望月,并取朔日为历月的初一。年的长短只是历月的整倍数,通常取1年为12月,这样阴历的一年比回归年约短11天。因而月份与四季寒暑的关系也就不能固定。此外,实际上12个朔望月约有354.3671日 ,为使月初和新年都在蛾眉月出现的那天开始,还采用置闰的办法予以调节。月相变化是最显著的天象,因此各国的历法大都先有阴历后有阳历。但阴历完全不适合农牧业生产的需要,因而被逐渐淘汰,希腊历和回历都是阴历。中国的阴历又称夏历或农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

纯粹的阴历有伊斯兰历,这种历法与季节无关。而大部分通常说的阴历实际上根据现代学者来说都是阴阳历,例如大中华地区和全世界所有华人及朝鲜半岛越南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均有使用的农历

农业气象学中,阴历略微不同于农历、殷历、古历、旧历,是指中国传统上使用的农历。而在天文学中认为农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

在古代农业经济中,春天播种、秋天收耕,本来阳历应更能反映农业周期,但不少古代历法都是由月亮算起,一个推测是黑夜中的月亮特别容易观察,月亮盈亏一目了然,直至天文技术成熟后,他们才能观察到太阳在历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