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斗争形式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阶级斗争形式(forms of class struggle),阶级斗争是社会分裂为对立阶级后的产物,是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不同阶级在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而引起的经济利益的不可调和,是阶级斗争的根源。各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必然表现为政治上的对立和斗争。

人类社会分裂为阶级之后,经历了三个剥削阶级相继统治的社会形态,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三个社会形态中,各自存在着两个相互对抗的基本阶级,即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农民、资本家和工人。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对立往往为等级制度所掩盖。在平时,表现为千千万万个别之间的对立,只是当形成全国性的武装暴动时才表现为整个阶级之间的斗争。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以及因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各阶级成员的全国性联系大大加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已成为全社会内整个阶级之间的对立。因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程度最充分的阶级斗争。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但无产阶级专政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而是无产阶级在新形式、新条件下继续进行阶级斗争的强有力的工具,无产阶级必须运用自己掌握的国家政权,镇压剥削阶级的反抗,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已经消灭,对立阶级之间完整形态的斗争也已消失。但由于国内因素和国外因素的影响,阶级斗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且在某种条件下还可能激化。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矛盾大多数不具有阶级性质,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人类向共产主义过渡,阶级将最终消亡,阶级斗争也将最终归于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