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半丁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半丁

  陈半丁汉语拼音:Chen Banding;英语:Chen Banding;1876年5月14日-1970年1月29日),中国画家,京津画派的代表人物,亦为近现代篆刻大家。原名陈年,字半丁,后以字行世。1876年生于浙江绍兴,1970年1月29日卒于北京。出身贫寒,自幼学习诗文书画。20岁时赴上海,与任颐、吴昌硕相识,后拜吴昌硕为师。40岁后到北京,初就职于北京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擅花卉、山水、人物、走兽,以写意花卉最知名。除任颐、吴昌硕外,又师法赵之谦、徐渭、陈淳,形成独特风格。作品笔墨苍润朴拙,色彩鲜丽、沉着,形象简练、概括,讲求诗书画印的相互作用。出版《陈半丁画集》,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作品有《卢橘夏熟》、《高枝带雨压雕栏》、《惟有黄花是故人》等。1956年在北京举办个人作品展览。 有《陈半丁画集》、《陈半丁花卉画谱》行世。

  1894年赴上海谋生,经友人介绍与任伯年、吴昌硕相识。后宿于吴寓,随其习书画、篆刻,协助其整理资料,朝夕相处十年之久。其间又得吴谷祥、吴石仙、高邕之、陆廉夫等诸家授以画理和技法。1906年至北京,与吴观岱、贺履之、陈师曾相处甚善。四十岁后应蔡元培之邀,就职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后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四十年代曾多次参加或举办各种形式 的书画展览和捐献义卖展览。五十年代后,历任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文史馆馆员,全 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第三届中国文联委员,全国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写意花卉师承任伯年、吴昌硕,又师法陈淳、徐渭、石涛、李复堂、赵之谦诸家。书法以行草见长。作品有《卢橘夏熟》、《高枝带雨压雕栏》、《惟有黄花是故人》等。1956年 在北京举办个人作品展览。有《陈半丁画集》、《陈半丁花卉画谱》行世。

国画

  陈半丁是“运古派”的高手,由吴昌硕、任伯年而溯源青藤、白阳、八大及扬州画派、金陵画派。其花卉画造型严谨,菊叶梅枝都合乎各自生长规律。善画牡丹、菊花、紫藤、荷花,常以洗炼、概括的笔墨和艳丽沉着的色彩,表现不同环境气候下花卉鸟兽的不同容貌和姿态。其笔墨苍润朴拙,含蓄有力,构图上讲究诗书画印的相互作用,统一中有变化。陈半丁既师法古人笔墨,又深谙民众的审美心理,将文人高雅笔墨与世俗人情,以及市民的审美喜好相结合,可谓雅俗共赏。但亦因有时过于关注形似,而有所拘束,故被称为“小写意”。山水方面主要师法石涛,融入宋元高古意趣,同时将石涛的笔法、墨法加以简化,形成个人苍润秀美,简约疏放的面貌。

书法

  陈半丁书工四体,他的行书初学吴昌硕,后上溯“二王”,用笔流畅多变,晚年书法深得米元章韵趣,多以侧锋出之,用笔流畅,形态多变,潇洒浪漫,颇负时誉。其书法流传较少,所见者多以绘画题跋。

篆刻

  近现代篆刻大家,师从吴昌硕,颇得吴氏真传,后上溯赵之谦,吴让之,进而探源秦汉及战国古印,积其所长,注重章法的大疏大密和篆刻的古朴自然。所作印章,结字布局,线条劲挺,气息高古,构思奇巧,极有中国画的布白之妙。曾有印一方:“印不让人”,可见其对自己篆刻水平的自信。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