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敌我识别系统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达敌我识别系统汉语拼音léi dá dí wǒ shí bié xì tǒnɡ ),雷达敌我识别系统(Radar IFF system)是用以识别雷达发现目标敌我属性的电子设备。由装在雷达上的询问机和装在各种飞机、舰艇、坦克上的应答机组成。当雷达发现目标时,控制询问机发出信号,如系己方目标,目标上的应答机自动发出回答信号,询问机接受信号并解码后,输出标志给雷达显示器从而判定目标的敌我属性。 中文名雷达敌我识别系统 外文名 Radar IFF system 目录 1 分类 2 工作原理 3 发展历史 分类 雷达是现代战争中识别敌我的一种重要手段。根据装载位置和识别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地面识别系统、机载识别系统(见飞机敌我识别器)、舰载识别系统(①地面识别系统,用于对飞机、舰艇的识别和坦克之间的识别;②机载识别系统,用于飞机之间的识别和对地面、水面目标的识别;③舰载识别系统,用于舰艇之间的识别以及对空中目标的识别。它们构成了地面、空中、水面统一的雷达敌我识别体系。) 工作原理 雷达敌我识别系统 雷达敌我识别系统 雷达敌我识别系统,是由询问机和应答机两部分组成,通过问与答的方式,获得识别信息。当雷达发现目标后,即控制询问机向目标发出一组密码询问信号。如属己方(或友方)目标,目标上的应答机对询问信号进行解码,然后自动发回密码应答信号。询问机对应答信号进行解码后,输出一个识别标志给雷达显示器,与该目标回波一起显示出来,从而确认为己方目标。如属敌方目标或非合作目标(指没有装本系统应答机的目标),则解不出密码,雷达显示器上只有目标回波而没有识别标志。由于它采用有源问答的工作方式,能用较小的发射功率达到较远的作用距离,且不受目标反射面积大小的影响。询问信号和应答信号一般采用两种不同的频率传输,避免了地物、海浪和云雨等杂波所产生的干扰。它还能传输目标的呼救信号、编号和高度数据等其他信息,以及利用应答信号探测和跟踪己方目标,所以雷达敌我识别系统也称二次雷达或雷达信标。但它不能探测非合作目标。 雷达敌我识别系统的主要要求是:①询问和应答信号的密码数量多,变换灵活,保密性强;②识别范围和对目标分辨能力要与所配雷达相适应;③识别的可靠性高,互相之间干扰小等。 发展历史 雷达敌我识别系统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1939年,英国研制成功了第一部敌我识别器,称MKⅠ型。随后,经过多次改进,又研制出MKⅡ、MKⅢ、MKⅤ等型号,在战争中发挥了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MKⅤ的基础上研制出了Ⅹ型。这是一种军民兼容的体制,利用密码的区分,既能用于军事上识别敌我目标,又能用于民航的空中交通管制。1954年,被国际民航组织所采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雷达敌我识别系统又有改进,较好地解决了天线副瓣干扰、以及系统内设备之间的窜扰、混扰等问题,在采用微处理机编码和控制后,提高了保密性能和自动化程度;有些国家还研制了通信、导航、识别综合系统,以提高识别可靠性和设备利用率;对于非合作式等其他识别体制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 进一步提高抗破译、抗干扰能力和在密集的多目标条件下识别敌我的能力,仍然是雷达敌我识别系统发展中要解决的重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