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雷雨

拼音:léi yǔ
注音:ㄌㄟˊ ㄩˇ
解释:雷电交作而降雨。由堆积雨云所产生的地方性风暴,经常伴随著闪电及雷声,并常有强风、阵雨,偶尔亦夹带冰雹。历时甚短,通常不超过两小时。如台湾地区夏日午后常见的雷阵雨。
例:
《易·解》:“天地解而雷雨作。”
《史记·五帝本纪》:“尧 使 舜 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 舜 行不迷。”
前蜀 韦庄 《暴雨》诗:“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
老舍 《四世同堂》九:“雷雨以后,多数是晴天。”


【话剧】

《雷雨》剧照

《雷雨》,中国话剧作品。作者曹禺。剧本发表于《文学季刊》1934年7月第1卷第3期。1936年1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35年4月由留日学生戏剧团体中华话剧同好会在东京首演。同年,国内首演的是天津的孤松剧团,上海的复旦剧社、中国旅行剧团也演出了此剧。

全剧5幕。作者从自己青少年时期熟悉的生活圈子里提取题材,通过周、鲁两家8个人物的历史与现实纠葛,反映了约30年的复杂社会生活和冲突。故事写某矿董事长周朴园,年轻时遗弃了为他已生两子的婢女侍萍,长子周萍留在周家,侍萍携次子投河遇救,离乡远走。周误以为她已死。后周家亦北迁,与侍萍再嫁的鲁家同居一地,互不相知。鲁家父女皆在周家为仆,次子大海在周的矿上做工。周妻繁漪与长子周萍有私情,后知周萍爱上鲁女四凤,繁漪欲遣去四凤乃召来鲁妈(侍萍),两家关系始被揭开。周萍与四凤得知为异父同母兄妹且已怀孕,双双自杀。繁漪之子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身亡。侍萍与繁漪受此精神重创,一呆一疯,只剩下周朴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雷雨》在常见的“始乱终弃”和“乱伦”的家庭题材中,开掘出具有时代特点和社会意义的主题。剧中写了尖锐的思想冲突和阶级压迫与斗争,但主要是描写新旧交替时期3个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女性,以不同的方式对命运所作的抗争和她们走向毁灭的悲剧结局。其中,繁漪的形象尤其引人瞩目。她处于全剧冲突的中心和焦点,是作者构思时“最早想出来的,并且也较觉真切的”角色(《雷雨》序)。她不像鲁妈那样受尽欺压,也不似四凤一般纯洁无辜,而是所谓“罪大恶极”的女人,但作者却怀着满腔同情刻画了这个精神上深受封建主义虐杀而奋起反抗的女性。由于周朴园的冷酷专制、周萍的引诱之后抛弃,繁漪的内心受到严重扭曲。可是,为了追求个性与精神的自由,具有雷雨般性格、火一样热情的繁漪同周朴园父子进行了鱼死网破的搏杀。诚如作者所说,她的可爱在于“不可爱”处。在以往众多的同类题材作品中,年轻后母的乱伦故事大都遭到道德上的贬责,但曹禺笔下的繁漪却显示了完全不同的风貌,从而使《雷雨》的主题超越了一般伦理范畴而达到了社会悲剧的深度。此外,剧中周朴园、周萍、侍萍等人物的性格描写同样鲜明生动,呼之欲出。   

纠葛,浓重的悲剧气氛,深受希腊悲剧和H.易卜生、E.奥尼尔剧作的影响,但曹禺把民族的内容和外来的艺术形式结合得十分熨帖,从而把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雷雨》不仅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现代话剧臻于成熟的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