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雹”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雹 báo
第13行: 第13行:
 
==雹 báo ==
 
==雹 báo ==
  
#雹,或称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物(冰),系圆形或圆锥形的冰块,由透明层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直径一般为5~50毫米,大的亦可达到10厘米以上,直径5毫米以下的叫[[霰]]。冰雹是在对流云所形成的积雨云中形成,当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若随着高度增加温度继续降低,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结成冰粒;在它上升运动过程中,并会吸附其周围小冰粒或水滴而增大,直到因其重量增加而下降,当其降落至较高温度区时,其表面会融解成水;同时亦会吸附周围的小水滴,此时若又遇强大之上升气流再被抬升,其凝结成冰粒又不断凝结变大,直到因自身重量而下落,若降到地面时未融化解成水则仍呈固态的冰粒或冰雹。
+
  雹,或称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物(冰),系圆形或圆锥形的冰块,由透明层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直径一般为5~50毫米,大的亦可达到10厘米以上,直径5毫米以下的叫[[霰]]。冰雹是在对流云所形成的积雨云中形成,当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若随着高度增加温度继续降低,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结成冰粒;在它上升运动过程中,并会吸附其周围小冰粒或水滴而增大,直到因其重量增加而下降,当其降落至较高温度区时,其表面会融解成水;同时亦会吸附周围的小水滴,此时若又遇强大之上升气流再被抬升,其凝结成冰粒又不断凝结变大,直到因自身重量而下落,若降到地面时未融化解成水则仍呈固态的冰粒或冰雹。
  
 
== 《康熙字典》释义 ==
 
== 《康熙字典》释义 ==

2016年2月23日 (二) 08:44的版本

拼音:báo 部首:雨 总笔画:13 部外笔画:5 结构:上下 常用字表 拼音检字表
注音:ㄅㄠˊ 造字法:形声字 输入法:〔王码〕FQN 输入法:〔万能〕FQN 倉頡:MBPRU 通用字表 部首检字表

雹 báo

  雹,或称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物(冰),系圆形或圆锥形的冰块,由透明层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直径一般为5~50毫米,大的亦可达到10厘米以上,直径5毫米以下的叫。冰雹是在对流云所形成的积雨云中形成,当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若随着高度增加温度继续降低,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结成冰粒;在它上升运动过程中,并会吸附其周围小冰粒或水滴而增大,直到因其重量增加而下降,当其降落至较高温度区时,其表面会融解成水;同时亦会吸附周围的小水滴,此时若又遇强大之上升气流再被抬升,其凝结成冰粒又不断凝结变大,直到因自身重量而下落,若降到地面时未融化解成水则仍呈固态的冰粒或冰雹。

《康熙字典》释义

  【戌集中】【雨字部】

  〔古文〕??????【唐韻】蒲角切【集韻】【韻會】【正韻】弼角切,??音?。【說文】雨冰也。【大戴禮】陽之專氣爲霰,隂之專氣爲雹。霰雹者,一氣之化也。【註】陽氣在雨,溫暖如陽。隂氣薄之,不相入,搏而爲雹。故春秋榖梁說曰:雹者,隂脅陽之象也。【埤雅】隂包陽爲雹。申豐以爲古者藏冰固隂,沍寒而無雹,蓋陽無所洩,雹之所以生也。雹形似今半珠,其粒皆三出。雪六出成華,雹三出成實,雹冰之餘,造化權輿。曰:雹者,雨之冰也。又曰:北方之氣,雲雨雹霰雪。【禮·月令】仲夏行冬令,則雹凍傷穀。【註】子之氣乗之也。陽爲雨,隂起脅之,凝爲雹。【左傳·昭四年】聖人在上,無雹。雖有,不爲災。【韻會補】洮岷閒,雨雹曰白雨。又曰硬頭雨。宋紹興十七年,臨安雨雹,太學屋瓦皆碎。學宮諱言雹,遂稱硬雨。 又【集韻】蒲沃切,音僕。義同。

  考證:〔【埤雅】雹形今似半珠〕 謹照原文今似改似今。

《说文解字》释义

  【卷十一】【雨部】 编号:7495   雹,[蒲角切 ],雨冰也。从雨包聲。   古文雹。

首字为“雹”的词语

  雹灾  雹子  雹布  雹车  雹散  雹神  雹凸  雹突  雹葖  雹霰


汉字检索: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1—8画9—13画14—16画17—48画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
  ·返回 中文字典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