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义公禅房”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显示1个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学生古诗词名句|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 <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
<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全唐诗·目录|全唐诗]] [[诗词名句]]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补充名篇|其他名篇]]
 
</center>
 
</center>
 
----
 
----
 
<br>
 
<br>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 color:red;">'''题义公禅房'''</span><br><br>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 color:red;">'''题义公禅房'''</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唐·[[孟浩然]]</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唐·[[孟浩然]]</span><br><br>
第16行: 第15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题义公禅房》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题一作《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千家诗]]》收录此诗。大禹寺,寺名,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上。义公,指名字中有一“义”字的僧人。禅房,僧人居住的房屋。
+
[[文件: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right|thumb|128px|]]
  
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此诗抒写了义公超尘脱俗、心洁如莲的美好品质。前两联描绘出禅房周围寂静、淡雅的环境,烘托了义公的潜心修禅、清心寡欲。颈联写天气变化时禅房的别样景观。尾联点明义公品行高洁如莲花一尘不染,表达了诗人对义公纯洁心境的感叹与赞美。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
+
  《题义公禅房》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题一作《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千家诗]]》收录此诗。义公,指名字中有一“义”字的僧人。禅房,僧人居住的房屋。
  
这首诗作于孟浩然漫游吴越时。佛教在唐代极为盛行,而唐代诗人和僧人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因此,许多诗人都有题赠寺院僧人的诗篇,这首诗即是作者游大禹寺义公禅房后的题赠之作。
+
  此诗作于孟浩然漫游吴越时。佛教在唐代极为盛行,唐代诗人和僧人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因此,许多诗人都有题赠寺院僧人的诗篇。据明铜活字本《唐五十家集》知,此篇原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大禹寺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上,故此诗当是作者在“山水观形胜,扁舟泛湖海”,自洛之越、漫游东南一带时所作。
 
+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此诗抒写了义公超尘脱俗、心洁如莲的美好品质。前两联描绘出禅房周围寂静、淡雅的环境,烘托了义公的潜心修禅、清心寡欲。颈联写天气变化时禅房的别样景观。尾联点明义公品行高洁如莲花一尘不染,表达了诗人对义公纯洁心境的感叹与赞美。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
+
 
+
义公在寂静的地方参禅,因而把屋宇建在深山老林中。禅房外,孤峰耸立;台阶前,沟水清浅。久雨初停,夕阳返照,绿树的阴影散落在幽暗的庭院中。看到池中的莲花如此清纯洁净,我才明白义公的心境就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
+
 
+
佛教在有唐一代极为盛行,而唐代文人墨客与僧人的 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孟浩然有许多僧道方外之友,这首诗 中的“义公”便是其中之一。据明铜活字本《唐五十家集》知, 此篇原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大禹寺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 上,故此诗当是作者在“山水观形胜,扁舟泛湖海”、自洛之 越、漫游东南一带时所作。
+
  
  
第32行: 第25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义公在大禹寺中参禅修静,禅房就依傍在空寂的山林。
+
义公在寂静的地方参禅,禅房依傍在空寂的山林。
义公在寂静的地方参禅,因而把屋宇建在深山老林中。
+
义公习禅之地寂静得远离嚣尘,他事佛的屋宇依傍着空谷野林。
+
义公高僧安于禅房的寂静,将房子修在空寂的树林之中。
+
 
+
 
</span><br>
 
</span><br>
 
  禅寂:即梵文禅那的音义合译,亦简称“禅”。为佛教基本修证之法,即寂静思虑之意。寂,一作“处”。<br>
 
  禅寂:即梵文禅那的音义合译,亦简称“禅”。为佛教基本修证之法,即寂静思虑之意。寂,一作“处”。<br>
 
  结宇:建舍。宇,屋檐,代指房屋,这里指禅房,一作“构”。<br>
 
  结宇:建舍。宇,屋檐,代指房屋,这里指禅房,一作“构”。<br>
 
  空林:空寂的山林。<br>
 
  空林:空寂的山林。<br>
  仙游:像神仙一样出游,这里形容皇帝出巡。<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窗外见一座孤峰峭拔耸立,台阶前道道山谷纵横幽深。
+
户外是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台阶前沟壑纵横。
禅房外,孤峰耸立;台阶前,沟水清浅。
+
户外的百丈山峰高耸青青秀影,阶前众多的沟壑是这般地幽深。
+
门外是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台阶前有众多深深的沟壑。
+
 
+
 
</span><br>
 
</span><br>
 
  众:一作“群”。<br>
 
  众:一作“群”。<br>
 
  壑:深沟。<br>
 
  壑:深沟。<br>
  空林:空寂的山林。<br>
 
  仙游:像神仙一样出游,这里形容皇帝出巡。<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雨刚停夕阳便散发出光彩,庭院里满处都是青翠绿阴。
+
雨过天晴,夕阳斜照,树木的翠影投映在庭院中。
久雨初停,夕阳返照,绿树的阴影散落在幽暗的庭院中。
+
夕阳跟在雨后染红了整个西天,丝丝翠绿给禅院投下堆堆凉阴。
+
雨过天晴,夕阳斜照,树木的翠影映在禅院之中。
+
 
+
 
</span><br>
 
</span><br>
 
  雨足:雨脚,指像线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的雨点。<br>
 
  雨足:雨脚,指像线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的雨点。<br>
 
  空翠:明净的翠绿色。一说指树木的阴影。<br>
 
  空翠:明净的翠绿色。一说指树木的阴影。<br>
  空林:空寂的山林。<br>
 
  仙游:像神仙一样出游,这里形容皇帝出巡。<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看莲花出污泥却依然洁净,才知义公一尘不染的心境。
+
看到莲花如此清纯洁净,我才明白义公一尘不染的心境。
看到池中的莲花如此清纯洁净,我才明白义公的心境就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
+
看到朵朵玉立的洁净的莲花哟,方知释家的禅心是如此地净纯。
+
义公诵读《莲花经》,心里纯净清静,这才知道他的一尘不染的虔诚之心。
+
 
+
 
</span><br>
 
</span><br>
 
  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亦指《莲花经》。<br>
 
  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亦指《莲花经》。<br>
  空翠:明净的翠绿色。<br>
 
  空林:空寂的山林。<br>
 
 
  不染心:心地不为尘念所染。<br>
 
  不染心:心地不为尘念所染。<br>
  
  
 
+
[[文件:20题义公禅房6.jpg|center|thumb|400px|《题义公禅房》题图]]
 
+
 
[[文件:《题义公禅房》瓷画,钟福洪绘.jpg|center|thumb|400px|《题义公禅房》瓷画,钟福洪绘]]
 
[[文件:《题义公禅房》瓷画,钟福洪绘.jpg|center|thumb|400px|《题义公禅房》瓷画,钟福洪绘]]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
  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抒写了义公超尘脱俗、心洁如莲的品质。前两联描绘出禅房周围寂静、淡雅的环境,烘托义公潜心修禅、清心寡欲。颈联写天气变化时禅房的别样景观。尾联点明义公品行高洁如莲花一尘不染,表达了对义公纯洁心境的感叹与赞美。全诗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此诗抒写了义公超尘脱俗、心洁如莲的美好品质。前两联描绘出禅房周围寂静、淡雅的环境,烘托了义公的潜心修禅、清心寡欲。颈联写天气变化时禅房的别样景观。尾联点明义公品行高洁如莲花一尘不染,表达了诗人对义公纯洁心境的感叹与赞美。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
+
  首联“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写义公禅房的位置。义公在寂静的地方参禅,因而把屋宇建在深山老林中。
  
义公在寂静的地方参禅,因而把屋宇建在深山老林中。禅房外,孤峰耸立;台阶前,沟水清浅。久雨初停,夕阳返照,绿树的阴影散落在幽暗的庭院中。看到池中的莲花如此清纯洁净,我才明白义公的心境就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
 
  
 +
  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着意表现禅房位置的高深。门外孤峰高耸,阶前深壑纵横。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自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一峰秀”是远景,“群壑深”是近景。
  
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义公禅房的位置,中间四句描绘义 公禅房周围的环境,安禅守寂,最看重场所的清幽,今结庐 于空谷野林,户外一峰挺秀,阶前众壑幽深,既无丝竹乱耳, 也无案牍劳形;既无车马喧嚣,也无尘氛污染,恰好得空寂 悠远之趣。况值此时连雨初晴,空翠满庭,地面被冲洗得一 片干净,纤尘不染。诗人触物起兴,灵机顿醒,顺口即成禅 理,所以自然不经意地引出了尾联的议论。“莲花”在佛教中 象征清净高洁的自性,这里比喻义公禅心如出水莲花,虽出 污泥,而清净不染。
+
  颈联“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描写雨后空山清幽之景。雨过天晴,夕阳斜照,树木的翠影投映在庭院中。这一联从动的方面描写禅院清净爽洁,与前一联从静的方面描写禅院的幽寂高深相结合,烘托义公脱离凡间、超于尘世的胸襟和情怀。明是写景实是赞人。
        此诗在写法上也很有特点,通篇总从空寂设色。前六句 通过写景来赞义公禅房,后两句通过议论来赞义公禅心。 中间两联写景生动,把山中夏日的景象鲜明而准确地描画 了出来,同时也象征着禅寂境界的清凉怡悦。“夕阳”两句 写雨后景象极传神,唯其“连雨”,所以才能空翠欲落。在写 法上是“形对待而意侧注” (张谦宜《斋诗谈》卷五)。末 尾“莲花净”比其“结宇”,“不染心”又照应首句“习禅”意。 虽章法谨严,而又如羚羊挂角,不露痕迹,显得自然真率, 浑融一体。
+
  
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义公是位高僧,禅房是他坐禅修行的屋宇。这诗通过描写义公禅房的山水环境,衬托出义公的清德高风,情调古雅,潇洒物外,而表现自然明快,词句清淡秀丽,是孟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
  尾联“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巧用佛教的比喻赞美禅师虚空高爽的禅心。“莲花”历来被佛教视作圣花,而“不染心”,活用禅宗六祖慧能的偈语:“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这末尾二句,巧妙地点破了写景的用意。
  
  
 +
  此诗在写法上也很有特点,通篇总从空寂设色。前六句通过写景来赞义公禅房,后两句通过议论来赞义公禅心。
  
首联“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禅寂”用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描写禅房的幽寂。起句看似平淡,但诗人以“习禅”和“空林”相对应,便构成了一种“深林人不知”的空寂境界,描绘出了义公坐禅的环境背景,为全诗写景勾画了一个总背景,也为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作了有力的铺垫。
+
  孟浩然生性自然不羁,为人耿介,志在隐逸。这首诗通过描写高僧修行的环境来赞美高僧清净纯洁的心胸。也寄托着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作为一首山水诗,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描绘了一幅诗意浓厚的山林晚晴图。
 
+
首联描写禅房的幽寂,“禅寂”是佛家语,意谓坐禅入定,思维寂静。“结宇”,营造房屋。“空林”指人迹罕至的山林。起句看似平淡,但诗人以“习禅”和“空林”相对应,便构成了一种“深林人不知”的空寂境界,描绘出了义公坐禅的环境背景,为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作了有力的铺垫。
+
 
+
“禅寂”是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依空林”点出禅房的背景,以便自如地转向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
+
 
+
 
+
 
+
 
+
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着意表现禅房位置的高深。门外孤峰高耸,阶前深壑纵横。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自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这里“一峰秀”是远景,“群壑深”是近景。从位置上来说,义公禅房俯视群壑,遥对远峰,足见其高;而阶前群壑起伏,连绵纵横,又见禅房之深。这二句诗,景物交叠,气象森闳,雄奇壮观,层次感十分强烈。前两联描绘高僧禅房位置、禅房庭前的自然环境,通过环境的清雅脱俗、悠远深邃衬托出义公清高的志趣。
+
 
+
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着意表现禅房位置的高深,门外孤峰高耸,阶前深壑纵横。
+
 
+
禅房的前面是高雅深邃的山景。开门正望见一座挺拔秀美的山峰,台阶前便与一片深深的山谷相连。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自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而当雨过天晴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净,晚霞夕岚,相映绚烂。
+
 
+
 
+
 
+
 
+
 
+
颈联“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描写雨后空山清幽之景。当雨过天睛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静,晚霞夕岚,相映绚烂。翠绿的山影静静地投印在庭院中,阴幽空灵,清爽怡人。这二句从动的方面描写禅院清净爽洁,与前两句从静的方面描写禅院的幽寂高深相结合。虽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人。这时,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这一联,诗人抓住一了雨后高僧隐居环境的特点,进一步由景色环境的描写烘托义公脱离凡间、超于尘世的胸襟和情怀。无一字赞美高僧却字字饱含尊敬和赞美之情,明是写景实是赞人;明是赞景实是赞人。
+
 
+
颈联“夕阳照雨足,空翠落庭阴”描写雨后空山清幽之景,当雨过天晴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静,晚霞夕岚,相映绚烂。翠绿的山影静静地投印在庭院中,阴幽空灵,清爽怡人。
+
 
+
此刻,几缕未尽的雨丝拂来,一派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方能体味义公的高超眼界和绝俗襟怀。
+
 
+
 
+
 
+
尾联“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巧用佛教的比喻赞美禅师虚空高爽的禅心。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有佛眼般清静的境界,方知他怀有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襟怀。“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历来被佛教视作圣花,而“不染心”,活用禅宗六祖慧能的偈语:“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这末尾二句,巧妙地点破了写景的用意。
+
 
+
尾联“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巧用佛教的比喻赞美禅师虚空高爽的禅心。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有佛眼般清静的境界,方知他怀有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襟怀。这末尾二句,巧妙地点破了写景的用意。
+
 
+
描写至此,禅房山水环境的美妙,义公眼界襟怀的清高,都已到好处。然而实际上,中间二联只是描写赞美山水,无一字赞人。因此,诗人再用一笔点破,说明写景是写人,赞景以赞人。不过诗人不是直白道破,而是巧用佛家语。“莲花”指通常所说的“青莲”,是佛家语,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青莲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佛家用它比喻佛眼,所谓菩萨“目如广大青莲花”(《法华妙音品》)。这两句的含意是说,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具有佛眼般清净的眼界,方知他怀有青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胸襟。这就点破了写景的用意,结出了本诗的主题。
+
 
+
作为一首题赞诗,诗人深情赞美了一位虔诚的和尚,也有以寄托诗人自己的隐逸情怀。作为一首山水诗,诗人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写出了一帧诗意浓厚的山林晚晴图。空林一屋,远峰近壑,晚霞披洒,空翠迷蒙,自然幽雅,风光闲适,别有一种生意,引人入胜,至今仍不失为精品。
+
 
+
 
+
 
+
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沁人心魄。诗深情地赞美义公对佛的虔诚,也寄寓了诗人自己隐逸的情怀。
+
 
+
 
+
孟浩然生性自然不羁,为人耿介,志在隐逸。这首诗通过描写高僧修行的环境来赞美高僧清净纯洁的心胸。也寄托着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此诗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可以看做能够充分表现孟浩然诗歌艺术特点的代表作品之一。
+
 
+
孟浩然一生,仕途不畅,遂归隐田园,以山水自娱。这首诗以自然明快的情调、清丽淡雅的词句表达了诗人对高僧义公的清风高德、超然物外的襟怀的仰慕,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自己寄情山水、脱凡拔俗的恬淡心情。
+
诗的前四句为静态描写,寥寥几笔勾勒出义公禅房所处的幽静环境。“户外 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具有鲜明的层次感,一远一近,一高 一低,错落参差。峰峦挺秀,群壑幽深,好一处佛家理想所在。人于其间 ,自有 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户外”、“阶前”的对举,群峰、深壑的安排,显示出画面的立体感。后四句,诗人则从动态着墨,并敷以种种色彩,增加了画面的感染力。“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向晚时分,落日的余晖中飘来几缕雨丝,群山象被洗涤过一般,纤尘不染,清翠欲滴,禅房的庭院里,树影婆娑,空濛洁净,幽趣万端。一幅充满奇情妙趣的“深山藏古寺”风景画图跃然纸上。最后,诗人直抒胸臆,“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莲花象征着清净高洁,佛家用以比喻佛眼,此处,诗人则暗将莲花喻人(义公),又以自喻,从而吐露出诗人对这种禅、隐生活的无比向往。
+
殷璠《河岳英灵集》评孟浩然为诗,“文彩丰茸,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确为切中肯綮。整首诗格调古雅,清新悦目。景与情交汇,主体与客体妙合,达到了诗的最高境界。
+
  
  
第172行: 第96行:
  
 
  清·刘文蔚《唐诗合选详解》:前赞义公禅房,后赞义公禅心,总从空际设色。
 
  清·刘文蔚《唐诗合选详解》:前赞义公禅房,后赞义公禅心,总从空际设色。
 +
 +
 +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span></center><br>
 +
[[文件:千家诗018-1-600.jpg|center|thumb|400px|《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第177行: 第105行:
  
 
  [[孟浩然]](689~740年),[[唐朝诗人]]。以字行,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其诗清淡雅致,长于写景,多反映隐逸生活。有《孟浩然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267首,句二联。(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
 
  [[孟浩然]](689~740年),[[唐朝诗人]]。以字行,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其诗清淡雅致,长于写景,多反映隐逸生活。有《孟浩然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267首,句二联。(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
 
  
 
== 参考 ==
 
== 参考 ==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千家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小学生必背75首]]
 +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
 +
*[[全唐诗·目录|全唐诗]]
 +
*[[诗词名句]]
 +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补充名篇|其他名篇]]
  
 
[[Category:文学]]
 
[[Category:文学]]
第190行: 第122行:
 
[[Category:诗词]]
 
[[Category:诗词]]
 
[[Category:唐诗]]
 
[[Category:唐诗]]
 +
[[Category:千家诗]]
  
 
[[Category:中文字典]]
 
[[Category:中文字典]]
 
[[Category:T音词语]]
 
[[Category:T音词语]]
 
[[Category:题]]
 
[[Category:题]]

2021年6月18日 (五) 13:27的最后版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题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题义公禅房》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题一作《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千家诗》收录此诗。义公,指名字中有一“义”字的僧人。禅房,僧人居住的房屋。

  此诗作于孟浩然漫游吴越时。佛教在唐代极为盛行,唐代诗人和僧人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因此,许多诗人都有题赠寺院僧人的诗篇。据明铜活字本《唐五十家集》知,此篇原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大禹寺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上,故此诗当是作者在“山水观形胜,扁舟泛湖海”,自洛之越、漫游东南一带时所作。


逐句释义: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义公在寂静的地方参禅,禅房依傍在空寂的山林。
  禅寂:即梵文禅那的音义合译,亦简称“禅”。为佛教基本修证之法,即寂静思虑之意。寂,一作“处”。
  结宇:建舍。宇,屋檐,代指房屋,这里指禅房,一作“构”。
  空林:空寂的山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户外是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台阶前沟壑纵横。
  众:一作“群”。
  壑:深沟。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雨过天晴,夕阳斜照,树木的翠影投映在庭院中。
  雨足:雨脚,指像线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的雨点。
  空翠:明净的翠绿色。一说指树木的阴影。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看到莲花如此清纯洁净,我才明白义公一尘不染的心境。
  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亦指《莲花经》。
  不染心:心地不为尘念所染。


《题义公禅房》题图
《题义公禅房》瓷画,钟福洪绘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抒写了义公超尘脱俗、心洁如莲的品质。前两联描绘出禅房周围寂静、淡雅的环境,烘托义公潜心修禅、清心寡欲。颈联写天气变化时禅房的别样景观。尾联点明义公品行高洁如莲花一尘不染,表达了对义公纯洁心境的感叹与赞美。全诗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


  首联“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写义公禅房的位置。义公在寂静的地方参禅,因而把屋宇建在深山老林中。


  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着意表现禅房位置的高深。门外孤峰高耸,阶前深壑纵横。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自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一峰秀”是远景,“群壑深”是近景。


  颈联“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描写雨后空山清幽之景。雨过天晴,夕阳斜照,树木的翠影投映在庭院中。这一联从动的方面描写禅院清净爽洁,与前一联从静的方面描写禅院的幽寂高深相结合,烘托义公脱离凡间、超于尘世的胸襟和情怀。明是写景实是赞人。


  尾联“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巧用佛教的比喻赞美禅师虚空高爽的禅心。“莲花”历来被佛教视作圣花,而“不染心”,活用禅宗六祖慧能的偈语:“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这末尾二句,巧妙地点破了写景的用意。


  此诗在写法上也很有特点,通篇总从空寂设色。前六句通过写景来赞义公禅房,后两句通过议论来赞义公禅心。

  孟浩然生性自然不羁,为人耿介,志在隐逸。这首诗通过描写高僧修行的环境来赞美高僧清净纯洁的心胸。也寄托着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作为一首山水诗,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描绘了一幅诗意浓厚的山林晚晴图。


名家点评:

  明·李攀龙《唐诗训解》:秀语可餐。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五、六为襄阳绝唱,必如此乃耐吟咏。一结入套,依然山人本色。

  清·玉遮《唐诗选》:尽禅门清净况味。

  清·吴煊《唐贤三昧集笺注》:二联俱妙。(“广外”四句)

  清·张谦宜《茧斋诗谈》:“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惟其“连雨”是以“空翠”欲落,形对待而意侧注。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中四写景清真。

  清·张文荪《唐贤清雅集》:森秀是襄阳本色。魂魄语(“空翠”句)。

  清·刘文蔚《唐诗合选详解》:前赞义公禅房,后赞义公禅心,总从空际设色。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年),唐朝诗人。以字行,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其诗清淡雅致,长于写景,多反映隐逸生活。有《孟浩然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267首,句二联。(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