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风湿性心脏病汉语拼音:Feng shi xing xin zhang bing;英语:rheumatic heart disease),由风湿热所致的心脏疾病。包括风湿性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

病因和病理

  风湿热的发病可能是由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简称乙链)引起,心脏是其主要侵犯的器官,皮肤、关节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受累。乙链感染累及心脏的主要机制可能有:自身免疫学说、细菌毒素学说、感染学说及遗传易感学说,而以菌体与心肌有共同抗原的自身免疫学说更为公认。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心瓣膜、心肌间质小动脉及浆膜腔的非化脓性炎症;病理过程有渗出期、增殖期(以阿孝夫小结为特征)及瘢痕期。风湿热反复发作,使心脏瘢痕增多,则为慢性心脏瓣膜病。

临床表现

  发病前1~4周有咽部或扁桃体感染病史,发病时有发热、多汗、乏力等全身症状,伴有关节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及舞蹈病,但心脏炎是最主要表现:与体温不成比例的窦性心动过速、第一心音减弱、胎心律、舒张期奔马律。心脏可以扩大,心尖部及主动脉瓣区可有Ⅱ级以上收缩期杂音。可有心律失常,过早搏动及I度房室传导阻滞多见。心包炎见于重症病人,心力衰竭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辅助检查

  反映乙链感染的指标:①咽拭培养。②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500单位。③抗链球菌透明质酸酶>1024单位。反映结缔组织炎症的指标:①血沉加快。②C反应蛋白阳性。③血清粘蛋白大于40毫克/升(mg/L)。④血清糖蛋白增多。

诊断

  以琼斯氏标准符合风湿热的患者且有心肌炎的表现即可做出诊断。风湿性心肌炎应与病毒性心肌炎和染性心内膜炎相鉴别。

治疗

  ①卧床休息,注意营养,补充维生素;②控制乙链感染,青霉素首选,其次为红霉素,头孢类抗菌素;③抗风湿治疗,目的是消除症状及渗出性炎症,主要药物是非甾体制剂(阿司匹林苯乐来、抗风湿灵等)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

预防

  改善居住条件,加强锻炼及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是风湿性心脏病的基本手段。一级预防是针对乙链感染者肌注苄星青霉素一次或青霉素水剂10天;二级预防是针对风湿热或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尽可能避免形成慢性心脏瓣膜病。每月肌注苄星青霉素一次,定期复查,儿童初发风湿热用药5年以上,明显心肌炎或瓣膜损害者需用至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