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乃依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高乃依汉语拼音:Gao Nai Yi;英语:Corneille,Pierre,1606~1684),法国剧作家,诗人。1606年6月6日生于卢昂,卒于1684年10月1日。曾任律师,但对诗发生兴趣。第一部喜剧《梅里特》于1629年上演,获得成功,便专心创作,到1836年共写了4部喜剧、3部悲喜剧和1部悲剧《梅黛》,引起红衣主教黎塞留的注意,被主教吸收进5人写作班子,开始领取年金,不久因意见不合而退出。1636年他的5幕韵文剧《熙德》公演,轰动巴黎,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该剧取材于西班牙作家卡斯特罗的剧本《熙德的青年时代 》,将男女主人公投入到责任与爱情的剧烈冲突之中。剧中人都表现出刚毅的美德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为了完成自己的义务,不惜牺牲一切。《熙德》演出后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但由于这个悲喜剧违背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在评论界引起了一场论战。黎塞留授意法兰西学院组织力量抨击此剧,发表《对〈熙德〉的意见书》。高乃依在这种压力之下沉默了几年,终于改变了创作倾向。他随后发表的3部悲剧,严守三一律的原则。《贺拉斯》描绘了一个宽容大量的君主。《西拿》 是一部宗教悲剧,颂扬为基督教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波利耶克特》刻画了理想公民的典型,主人公以民族利益为重,大义灭亲。《熙德》和以上这几部作品标志着高乃依戏剧创作的高峰。不久,高乃依又写出《庞贝之死》,这是表现他前期创作风格的最后一部剧本。此后,高乃依开始追求情节上的复杂离奇,布景上的光怪陆离,越来越忽视人物性格的塑造。《罗多古娜》、《妮科梅德》等是他每况愈下的剧作 ,1647年 ,高乃依入选法兰西学院院士 。1652年他回到卢昂,整整7年放弃戏剧创作,此后也没什么成就,1674年写出最后一个剧本《苏雷纳》后退出了戏剧界,晚境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