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山行”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行: 第1行:
 
《[[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7-9年级)]]》<br><br>
 
《[[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7-9年级)]]》<br><br>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0%; color:red;">'''鲁山山行'''</span><br><br>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0%; color:red;">'''鲁山山行'''</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宋)梅尧臣</span><br><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宋·[[梅尧臣]]</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40%; color:green;">
 
<span style="font-size: 140%; color:green;">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br>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br>
第9行: 第9行:
 
</span>
 
</span>
 
</center>
 
</center>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
 +
  《鲁山山行》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了诗人深秋时节,林空之时,在鲁山中旅行时所见的种种景象。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其兴致之高,为大自然所陶醉之情表露无遗。
 +
 +
鲁山:一名露山,在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境。
 +
 +
诗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当时诗人三十九岁,是其前期作品。这首五言律诗写鲁山行的野景、野趣,突出表现山林的幽静和山行者的愉悦心情。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山上高耸挺拔的青松,顶着山谷中瑟瑟呼啸而来的狂风(挺立在那里)。
 +
</span><br>
 +
  亭亭:高耸或直立的样子。<br>
 +
  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br>
 +
  谷:山谷。<br>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
</span><br>
 +
  一何:多么。<br>
 +
  盛:大,强烈。<br>
 +
  劲:刚劲,坚强有力。<br>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无论是)冰霜悲惨凄凉的环境(还是狂风暴雨),青松终年都是那样的端正挺拔。
 +
</span><br>
 +
  惨凄:悲惨凄凉。<br>
 +
  终岁:终年。<br>
 +
  端正:直立。<br>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那是它天生就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
</span><br>
 +
  罹凝寒:遭受严寒。罹(lí):遭受。<br>
 +
  本性:固有的性质或特性。<br>
 +
 +
 +
[[文件:松壑云泉图 明 宋旭.jpg|center|thumb|300px|松壑云泉图 明·宋旭绘]]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
 +
  
  

2020年3月17日 (二) 18:13的版本

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7-9年级)

鲁山山行

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诗题与背景:

  《鲁山山行》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了诗人深秋时节,林空之时,在鲁山中旅行时所见的种种景象。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其兴致之高,为大自然所陶醉之情表露无遗。

鲁山:一名露山,在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境。

诗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当时诗人三十九岁,是其前期作品。这首五言律诗写鲁山行的野景、野趣,突出表现山林的幽静和山行者的愉悦心情。


逐句释义: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山上高耸挺拔的青松,顶着山谷中瑟瑟呼啸而来的狂风(挺立在那里)。
  亭亭:高耸或直立的样子。
  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谷:山谷。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一何:多么。
  盛:大,强烈。
  劲:刚劲,坚强有力。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无论是)冰霜悲惨凄凉的环境(还是狂风暴雨),青松终年都是那样的端正挺拔。
  惨凄:悲惨凄凉。
  终岁:终年。
  端正:直立。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那是它天生就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罹凝寒:遭受严寒。罹(lí):遭受。
  本性:固有的性质或特性。


松壑云泉图 明·宋旭绘


作品赏析:



逐句释义: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0题(4分)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⑴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中“迷”字用的巧妙,请加以赏析。(2分)

⑵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

⑴迷,迷路,暗含“迷恋”之意,逼真地表现出诗人独自行走山间欣赏美景的陶醉。

⑵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及置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境。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