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虎港河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湖南常德石门县:黄虎港大桥

  黄虎港河,是渫水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湖南省石门县南北镇碑牌垭南麓,自源头从西往东蜿蜒流下,到纳入相连河(又写为香莲河)后,往下则由西南往东北流注,沿途再不断纳入溪流,经南北镇、清官渡、杨家寨、剩头、孟家山,在六儿包西麓注入渫水。河流各段自上而下依次称为小河、下河、后河、黄虎港河。这条河也是南北镇、壶瓶山镇与南边罗坪乡、所街乡的一条界河,长41.2公里,流域面积384平方公里。

  黄虎港河两岸悬崖绝壁,崎岖异常,中夹一水,河道窄而水流疾。尤其是一下雨,水则暴涨,如千头怪兽,张牙舞爪,奔腾而下,势甚吓人。“黄虎”本意在土家语中就是惶恐之意。

  黄虎港距壶瓶山镇东2里入渫处附近,西北岸壶瓶山镇的簸箕山与东南岸水南渡的大面山对峙,中隔黄虎港河,以险峻著称,两岸万丈悬崖,山势自然坡度80多度,高耸300余米,下临峡谷深涧,“仰看头上青天小,俯视脚下白浪翻”。雨则水涨箭激,晴则浅水可涉。该处是北通鄂西、南下石门的咽喉,由于地处高山峡谷,交通险恶。在东南岸大面山留有清光绪二年(1876年)修路石碑一块,载文“黄虎港南北要冲地也,峭壁千仞,羊肠一线,结曲崎岖,摧车折轮”,详述道路之险,行路之难,有“石门险境在黄虎”之说,俗语云:“到了黄虎港,爹娘都不想。”

  昔日黄虎出没水港,啸声震荡,与涛声共响,声惊层岭之外。在黄虎港河与渫水汇合处附近有歇虎坪。上行数丈,江边高耸一石,为虎啸岩。沿黄虎港上行一里许,为黄虎跳涧之处,虎港之名由此而来。又相传是昔日人们从泥沙(今壶瓶山镇)到水南渡,仅隔一河,但人到对面要绕15里。当地人想抄近道,苦寻不得路线。有一年的6月间,簸箕山这边一群人在薅草,有人忽见河底有只大黄老虎喝水。薅草人想把老虎吓跑,就把薅锄敲得震天响,并大喊大叫。黄老虎吓慌了,径直就往对面大面山上爬,弯过来,拐过去,一直爬到山顶。后来,人们就按黄虎走过的路线找到了泥沙镇到水南渡的近路,此地就取名“黄虎港”。

  清朝中末,港湾设有义渡,绝壁凿出石级,每十级供奉一个菩萨以求平安。及此以后,此处便成为“泥沙八景”之一,成为山中读书人游览赋诗的地方。清末士子白濒洲有诗云:“虎港春潮漂孤声,声声虎啸惊猿猴,冲天水气满谷起,日照青崖幢幢楼”。鄂西鹤峰秀才陈朗中和曰:“虎港涛声系危舟,声声惊断攀猿猴。摩崖顶上回头看,石桥凌空是玉楼。”但义渡仍不免被水冲毁。后“泰和合茶号”整修渡口,但险渡危径,终无法根治。

  1958年,石(门)清(官渡)公路要从黄虎港经过,羊肠小道变成了盘山公路。7月始修建黄虎港大桥,翌年12月桥成通车。桥长103米,宽8米,桥高51.2米,是中国当时公路史上单孔跨径最大(主拱净跨60米)、桥孔最高的单孔石拱桥。黄虎天险终变坦途。

  黄虎港河的源头有丰富的磷矿,储量为全国之冠,主要分布在清官渡、大城湾一带。1958年,在清官渡建立了石门磷矿,开始了对磷矿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