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箱理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黑箱理论(black box theory),认为有机体的内部,特别是大脑的机制无法直接研究,如同一个黑箱子,只能从外部进行观察和实验来推测其功能及特性的科学方法论。依据考察的结果,建立与研究对象假定相似的模型,以作进一步阐明黑箱的手段。

自科学从物理科学发展到生物科学后,由于与行为、心理有关的神经过程特别难于了解,于是科学研究吸收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只研究刺激-反应之间的关系而不管有机体内部的有关结构和功能,并且与控制论、系统论等现代理论联系起来,产生了现代黑箱理论。1945年,控制论创始人N.维纳提出了“封闭盒”概念及其研究途径。1948年,W.R.阿什比提出了黑箱概念,他说的黑箱就是维纳所说的封闭盒。

黑箱概念对于研究某些有机体系统(如人脑组织、神经系统等)有一定的用途。研究时可以不进行解剖,而是通过对系统输入信号(刺激)并观测该系统的反应或行为,研究其特性和功能。在心理学研究中,也可以根据控制论的观点把人的大脑看作一个黑箱,通过人在各种刺激下的行为来分析人的心理活动机制。例如,动物心理学家通过施加刺激、观察反应来研究实验中的动物,以推断观察不到的神经机制。黑箱方法的缺点是忽视了脑的内部构造和有关细节的研究,从而不利于全面地认识心理学对象的客观情况。因此,应当把黑箱方法与其他科学方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在心理学研究中,有一种观点是错误的,即把黑箱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基础,认为人的心理的大脑机制是个黑箱,是无法直接研究甚至是无须研究的。就现在讲,人的心理的大脑机制并不是完全不能知的,也不是完全在黑箱之内,而是可以进行研究的,就心理学来说,自我观察或出声报告就是一种可用的方法,脑解剖、脑生理、脑医学也能提供这方面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