鼢鼠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鼢鼠汉语拼音:Fen shu;英语:Myospalacinae;mole-rats),啮齿目仓鼠科鼢鼠亚科的通称。体型粗壮,体长15~27厘米;吻钝,门齿粗大;四肢短粗有力,前足爪特别发达,大于相应的指长,尤以第三趾最长,是挖掘洞道的有力工具;眼小,几乎隐于毛内,视觉差,故有瞎老鼠之称;耳壳仅是围绕耳孔的很小皮褶;尾短,略长于后足,被稀疏毛或裸露;毛色因地区而异,从灰色、灰褐色到红色。共1属6种,分布于中国中部和北部,以及西伯利亚和蒙古国。

  鼢鼠为地下生活的鼠类。栖息于森林边缘、草原和农田,在中国青海地区还可栖于海拔3900米的高山草甸。昼夜均活动,但白天只限于地下,夜间偶尔到地面寻食。吃植物的根、茎和种子。有贮存食物的习性。不冬眠。挖掘洞道速度惊人,洞穴构造复杂,长而多分支,总长度可达100余米。洞口外有许多排列不规则的土堆,是由洞道内挖出的松土。平时地面无明显的洞口,如洞道遭到破坏,立即用土堵塞,这是它们防御敌害的一种本能。鼢鼠挖洞活动受气候影响显著。3~9月繁殖,年产2胎,每胎产仔1~8个。中国北部常见的为中华鼢鼠。鼢鼠因贮食和挖掘复杂的洞系,是农牧业害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