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十八学士图卷”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显示1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文件:993204.jpg|right|thumb|260px|宋徽宗《唐十八学士图卷》(局部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文件:993204 800.jpg|right|thumb|1110px|宋徽宗《唐十八学士图卷》(局部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件:993202.jpg|right|thumb|260px|宋徽宗《唐十八学士图卷》(局部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文件:993202 800.jpg|right|thumb|1110px|宋徽宗《唐十八学士图卷》(局部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件:993203.jpg|right|thumb|260px|宋徽宗《唐十八学士图卷》(局部3)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文件:993203 800.jpg|right|thumb|1110px|宋徽宗《唐十八学士图卷》(局部3)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唐十八学士图卷》''',绢本,29.4×51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宋徽宗]]'''《唐十八学士图卷》''',绢本,29.4×51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为典型的文人酬应,内容包括游园、赋诗、奏乐、宴饮,戏马、观鹤,气氛热闹欢愉。画面人物、亭台、器物、笔致细腻,树石、溪山典丽妍雅。众会均备以茶酒、珍馑,士人在溪亭、花石、松竹丛中,品茗酒食、赏景。仆役分备茶酒,方桌腿四面有枨,下有牙条、牙头为饰。桌上置茶具,旁竹编茶笼内摆茶托。立地两面式屏风造型简洁,屏以木为框,上部成直棂门式,下部安板。
 
  画面为典型的文人酬应,内容包括游园、赋诗、奏乐、宴饮,戏马、观鹤,气氛热闹欢愉。画面人物、亭台、器物、笔致细腻,树石、溪山典丽妍雅。众会均备以茶酒、珍馑,士人在溪亭、花石、松竹丛中,品茗酒食、赏景。仆役分备茶酒,方桌腿四面有枨,下有牙条、牙头为饰。桌上置茶具,旁竹编茶笼内摆茶托。立地两面式屏风造型简洁,屏以木为框,上部成直棂门式,下部安板。
第9行: 第9行:
 
  《十八学士图》画面宏阔的场景,丰富、生动的人物姿态,彰显了当时文人学士轻松愉悦的生活风情。
 
  《十八学士图》画面宏阔的场景,丰富、生动的人物姿态,彰显了当时文人学士轻松愉悦的生活风情。
  
  《十八学士图》源于一个传统的历史故事题材。据《旧唐书·褚亮传》记载,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李世民于宫城开文学馆,罗致四方文士,有大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海、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薛收、褚亮、孔颖达、姚思宁、陆德明、李道玄、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醨为十八学士,后薛收死,补刘孝孙。亲命阎立本图其状貌,题其名字、爵里,乃命褚亮为之像赞,号《十八学士真图》。藏之内府,以彰礼贤之重地。宋代刘道醇《唐朝名画录》神品云:“立本,图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等,实亦辉映今古。”当时天下士夫,无不以入选为无上光荣,名之曰:“十八学士登瀛洲”。瀛洲,即神仙所居之地。一登龙门,身价百倍,无怪乎当时的士人钦慕不已了。
+
  《十八学士图》源于一个传统的历史故事题材。据《[[旧唐书]]·褚亮传》记载,公元621年([[唐朝|唐]][[武德]]四年),[[李世民]]于宫城开文学馆,罗致四方文士,有大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海]]、[[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薛收]]、[[褚亮]]、[[孔颖达]]、[[姚思宁]]、[[陆德明]]、[[李道玄]]、[[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醨]]为十八学士,后薛收死,补[[刘孝孙]]。亲命[[阎立本]]图其状貌,题其名字、爵里,乃命[[褚亮]]为之像赞,号《十八学士真图》。藏之内府,以彰礼贤之重地。[[宋代]][[刘道醇]]《唐朝名画录》神品云:“立本,图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等,实亦辉映今古。”当时天下士夫,无不以入选为无上光荣,名之曰:“十八学士登瀛洲”。瀛洲,即神仙所居之地。一登龙门,身价百倍,无怪乎当时的士人钦慕不已了。
  
  此作画幅卷首隔水,赵佶用瘦金体题“唐十八學士圖”,本幅自题“有唐至治詠康哉。闢館登延經濟才。廱泮育賢今日盛。彙征無復隱蒿萊。御筆。(下有御押)。”拖尾跋文分别为赵佶瘦金体自题文字和重臣蔡京的跋文。引首为清高宗乾隆行书跋文。
+
  此作画幅卷首隔水,[[赵佶]]用瘦金体题“唐十八學士圖”,本幅自题“有唐至治詠康哉。闢館登延經濟才。廱泮育賢今日盛。彙征無復隱蒿萊。御筆。(下有御押)。”拖尾跋文分别为赵佶瘦金体自题文字和重臣蔡京的跋文。引首为[[清高宗]][[乾隆]]行书跋文。
  
 
== 参考条目 ==
 
== 参考条目 ==

2016年4月9日 (六) 17:02的最后版本

宋徽宗《唐十八学士图卷》(局部1) 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徽宗《唐十八学士图卷》(局部2) 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徽宗《唐十八学士图卷》(局部3) 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徽宗《唐十八学士图卷》,绢本,29.4×51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为典型的文人酬应,内容包括游园、赋诗、奏乐、宴饮,戏马、观鹤,气氛热闹欢愉。画面人物、亭台、器物、笔致细腻,树石、溪山典丽妍雅。众会均备以茶酒、珍馑,士人在溪亭、花石、松竹丛中,品茗酒食、赏景。仆役分备茶酒,方桌腿四面有枨,下有牙条、牙头为饰。桌上置茶具,旁竹编茶笼内摆茶托。立地两面式屏风造型简洁,屏以木为框,上部成直棂门式,下部安板。

  《十八学士图》画面宏阔的场景,丰富、生动的人物姿态,彰显了当时文人学士轻松愉悦的生活风情。

  《十八学士图》源于一个传统的历史故事题材。据《旧唐书·褚亮传》记载,公元621年(武德四年),李世民于宫城开文学馆,罗致四方文士,有大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海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薛收褚亮孔颖达姚思宁陆德明李道玄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醨为十八学士,后薛收死,补刘孝孙。亲命阎立本图其状貌,题其名字、爵里,乃命褚亮为之像赞,号《十八学士真图》。藏之内府,以彰礼贤之重地。宋代刘道醇《唐朝名画录》神品云:“立本,图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等,实亦辉映今古。”当时天下士夫,无不以入选为无上光荣,名之曰:“十八学士登瀛洲”。瀛洲,即神仙所居之地。一登龙门,身价百倍,无怪乎当时的士人钦慕不已了。

  此作画幅卷首隔水,赵佶用瘦金体题“唐十八學士圖”,本幅自题“有唐至治詠康哉。闢館登延經濟才。廱泮育賢今日盛。彙征無復隱蒿萊。御筆。(下有御押)。”拖尾跋文分别为赵佶瘦金体自题文字和重臣蔡京的跋文。引首为清高宗乾隆行书跋文。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