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读物”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24行: 第24行:
 
*《[[文字蒙求]]》
 
*《[[文字蒙求]]》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
 +
 +
 +
== 《蒙学十三经》 ==
 +
 +
《蒙学十三经》由河北省社科院语言文学研究所原所长张圣洁主编,十余位古籍专家、古典文献学者精心编撰,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该书选定了13部经典蒙学读物——识字类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训诫类的《[[小儿语]]》、《[[弟子规]]》、《[[朱子家训]]》、《[[名贤集]]》和《[[论语]]》,韵语类的《[[千家诗]]》和《[[声律启蒙]]》,典故、知识类的《[[蒙求]]》、《[[龙文鞭影]]》和《[[幼学琼林]]》
 +
  
  

2019年4月12日 (五) 18:41的版本

蒙学,是对中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与小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目前,学术界所称的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讲,泛指古代启蒙教育,包括其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材等内容;狭义上讲,专指启蒙教材,即童蒙读本。古代,儿童“开蒙”,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岁左右,现在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四岁恰好是儿童学习汉字的最佳年龄段。蒙学教育的基本的目标培养儿童认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具备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并且掌握一些中国基本文化的常识及日常生活的一些常识。

中国古代蒙学读物:

  • 三字经,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古代经典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是三部影响大而流行广的启蒙读物。明代思想家吕坤曾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三百千”将早期的识字教育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格修养的教育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言辞简练,含义丰富,朗朗上口,便于诵读。


  • 弟子规,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弟子规》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影响深远,在清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 幼学琼林
  • 朱子家训
  • 千家诗
  • 古文观止
  • 唐诗三百首
  •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蒙学十三经》

《蒙学十三经》由河北省社科院语言文学研究所原所长张圣洁主编,十余位古籍专家、古典文献学者精心编撰,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该书选定了13部经典蒙学读物——识字类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训诫类的《小儿语》、《弟子规》、《朱子家训》、《名贤集》和《论语》,韵语类的《千家诗》和《声律启蒙》,典故、知识类的《蒙求》、《龙文鞭影》和《幼学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