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行: 第1行:
[[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全译新注]]<br><br>
+
<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学生古诗词名句|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 <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60%; color:red;">'''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br><br>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span><br><br>
+
</center>
<span style="font-size: 110%;">[[王维]]</span><br><br>
+
----
<span style="font-size: 140%; color:green;">
+
<br>
 +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 color:red;">'''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br><br>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span><br><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唐·[[王维]]</span><br><br>
 +
<span style="font-size: 128%; color:green;">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br>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br>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br>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br>
第17行: 第20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
 +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
 +
 +
 +
  
  
 
[[文件:《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83.jpg|center|thumb|400px|《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83]]
 
[[文件:《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83.jpg|center|thumb|400px|《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83]]
 
[[文件:《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84.jpg|center|thumb|400px|《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84]]
 
[[文件:《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84.jpg|center|thumb|400px|《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84]]
 +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者简介:</span>
 +
 +
  [[王维]](约701—761或768年),[[唐朝诗人]]、画家。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中年后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今存诗376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351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
 +
  
  

2020年9月8日 (二) 12:18的版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

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唐·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诗题与背景: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逐句释义:



作品赏析: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83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84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或768年),唐朝诗人、画家。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中年后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今存诗376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351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