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1月16日 无线电发明家波波夫逝世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9年2月8日 (五) 08:34西北组03讨论 | 贡献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历史上的今天.png
1月 1月16日


  1906年1月16日,俄国物理学家和电气工程师、无线电发明人、军事无线电通信的奠基人亚历山大·斯塔帕诺维奇·波波夫(Alexander Stepanovich Popov)逝世。(一说,1906年1月13日,波波夫因脑溢血在圣彼得堡不幸英年早逝,年仅46岁。)

  1859年3月16日,波波夫出生于俄罗斯乌拉尔地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是一位神父,从小就表现出对电工技术的爱好。波波夫年幼时,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就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以著名的电火花放电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的预言。这些科学成果为无线电的发明做了理论和实验上的准备。不过,赫兹却否认电波通讯的可能性:“若要利用电磁波进行无线通讯,非有一面和欧洲大陆面积差不多的巨型反射镜不可。”但赫兹的实验鼓舞了各国科学家去揭开无线电技术的奥秘。波波夫是第一个探索无线电世界,并毕生为发展无线电事业而奋斗的俄国科学家。但由于沙皇俄国的封建腐朽,他的事业没有得到国家的支持。1906年1月16日,他因脑溢血突发而去世,只活了47岁。由于诺贝尔奖金只发给活着的科学家,波波夫没有获得这个荣誉。

  1877年,18岁的波波夫考入彼得堡大学数学物理系,后又转学到森林学院。在那里,他研究出了用电线遥控炸药爆炸。研究成功以后,同学们都叫他“炸药专家”。波波夫29岁那年,赫兹发现电磁波的消息传到俄国,他被强烈地吸引住了。他兴奋地说:“用我一生的精力去装设电灯,对广阔的俄罗斯来说,只不过照亮了很小的一角;要是我能指挥电磁波,就可以飞越整个世界!”第二年,波波夫就成功地重复了赫兹的实验。在一次公开的讲演中,他提出了可以用电磁波进行无线电通信的设想。1894年,波波夫制成了一台无线电接收机,他第一次在接收机上使用了天线。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根天线。

  1895年5月7日,在彼得堡俄国物理化学会的物理分会上,波波夫宣读了论文《金属屑同电振荡的关系》,并且表演了他发明的无线电接收机。表演结束后,波波夫充满信心地说:“最后,我敢于表示这样一个希望,我的仪器在进一步改良以后,就能够凭借迅速的电振荡进行长距离通信”。几十年以后,这一天被定为“无线电发明日”。波波夫的论文和表演被有关刊物发表后,立刻引起了全球学术界的关注。

  1895年5月7日,俄国理化学会物理部在圣彼得堡开会。会上,波波夫作了“关于金属粉末与电振荡的关系”的报告,并用他的无线电装置作了收发电磁波信号的表演。这一天为无线电的诞生日。在1895年的实验中,波波夫和他的战友雷布金(П.Н.Рыбкин)观察到,接收机也能对雷电起反应。波波夫便把莫尔斯电报机的记录装置纳入他的接收机,于是在电报机纸条上录下大气放电。波波夫称它为“雷电指示器”。1895年夏天,雷电指示器经过改进,被安装在圣彼得堡林学院气象站。雷电指示器记录下大气中雷电的活动,预告雷暴的临近。1896年4月,波波夫又在下诺夫哥罗德发电厂安装了雷电指示器。提前预知将有雷暴对于当时的发电厂有重要意义。这是无线电技术最早的实际应用。

  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和助手雷布金在俄国物理化学协会的年会上,正式进行了用无线电传递莫尔斯电报码的表演,在场的观众有一千多人。表演的时候,接收机装设在物理学会会议大厅里,发射机放在附近森林学院的化学馆里。雷布金拍发信号,波波夫接收信号,通信距离是250米。物理学会分会会长佩特罗司赫夫基教授把接收到的电报字母逐一写在黑板上,最后得到的报文是:“海因里希·赫兹”。它表示波波夫对这位电磁波的发明者的崇敬。这份电报虽然很短,只有几个字,它却是世界上第一份有明确内容的无线电报。

  波波夫致力于把无线电通讯应用于海军。1897年春天,他在喀琅施塔得港进行实验,在相距640米远的战舰间建立了无线电联系。到夏天,通讯距离已达5公里。1900年2月,俄国海军在芬兰湾的戈格兰德岛和岸上的哥特卡村设立了电台,长期保持无线电沟通和联系,距离达50公里。1900年初,铁甲舰“阿普拉克辛海军上将号”在戈格兰德岛一带触礁搁浅,俄国海军在进行拖曳引救时,无线电台发挥了很大的效用。1901年夏天,波波夫又在黑海进行了实验,使行进中的舰队能在110公里内保持无线电联系。

  有一次,在1897年夏天进行舰船间通讯实验时,第三艘军舰从正在通讯的两舰之间驶过,使通讯中断,驶过以后通讯又马上恢复了。波波夫立即分析研究并查明了原因。原来,从中间驶过的军舰把从甲舰发射出的电波挡住反射回去,乙舰就处在“无线电阴影”里而无法联系了。波波夫由此发现无线电波因反射而形成“影”的特性,并天才地预见到这种特性将来能得到实际应用。他在实验报告中写道:“在大雾和风暴的天气里,在灯塔上用发射机发射电磁波,航行中的船舶用各种东西阻挡反射电磁波,造成阴影,就可以大致确定灯塔的方向。”这是关于无线电测向、定位术的最早观察、研究和设想。

  1899年,波波夫和雷布金发现,可用电话听筒直接收听电报信号。他们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研制成靠听觉接收无线电信号的“耳机电报接收机”,并于1901年获得专利,耳机电报接收机曾在俄国和法国批量生产。1900年,波波夫用碳—钢偶的检波器取代了旧式的粉末检波器。1901年他研制成复杂的收发两用电台,设计成功陆军车用收发报机。可惜天不假年,1906年1月13日,波波夫因脑溢血在圣彼得堡不幸英年早逝,年仅46岁。

  波波夫的工作当时得到国内外科技界的高度评价。1898年,波波夫因发明无线电报获得俄国技术学会颁发的奖金。1900年,在巴黎召开的第四届国际电气技师代表大会上,波波夫荣膺金质奖章。1904年,他当选为俄国理化学会副主席。十月革命后,波波夫的历史功绩得到发掘和重新评价。1945年5月7日,为纪念无线电诞生50周年,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规定这一天为“无线电节”;设立波波夫金质奖章,由苏联科学院颁发给在无线电领域有重要发明和突出成果的科技工作者。今天,在无线电的诞生地喀琅施塔得,一些学校、研究所、博物馆和学术团体以波波夫的名字命名。2009年波波夫诞辰150周年之际,国际电联将其日内瓦总部的一间大会议厅命名为波波夫厅,并在厅内立了一块波波夫纪念牌,以纪念这位无线电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