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漫谈】孔子的仁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专家漫谈】孔子的仁说

郑红霞 西华师范大学国学院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孔子的仁说》插图.jpg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他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经说过:“孔子之伟大处,正在教我们以人道,即人与人相处之道,即教我们如何立身处世,在社会上做一人。孔子的教训,以道德始,也以道德终。”他还说,孔子之道,是本原于心理的、社会的、历史的,人人能知,人人能行。只要你有志,你肯跟他学就行了;这是孔子之道之伟大处。他认为,孔子之道对今天以后的中国,仍当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对世界文化亦自有其应有之影响。

教育家周仪荣先生也曾说过:“孔子的人道精神主要集中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上;所以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就没有必要施加到别人身上。”其实一个人要想信服于人,得先做好自己,再去要求别人。因此,做人不能只顾自我,不要把自我不想的事情强行加在别人的身上;做人要学会推己及人,换位思考,构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孔子的这句话折射出了中国传统的一种做人处事的哲学,也是一种高尚的品格修养。

孔子的仁说思想还体现在实事求是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孔子对他的弟子子路说:“由!海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认真态度,即反对不懂装懂的态度,是孔子教导他的学生并用以律己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原则。此外,孔子的仁说思想主要体现在“仁”这一范畴里,或者说,“仁”的基本精神就是人道主义。

孔子人道观始终以关注人的价值,崇尚人的地位为本位,以仁义为标志,以礼乐为规范,以文化为条件,来实现人的价值。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人文主义倡导理解人、尊重人、关怀人和肯定人的价值。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所以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主义的启蒙者。他的儒家思想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进一步发扬光大。

文/郑红霞(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