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锅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品锅安徽大型的传统名菜,兼容多种珍贵食品,制作十分考究,烹调方法、盛具、上菜格式及食用意义都各有特色,其声誉可与福建福州佛跳墙”相媲美。

一品锅
一品锅
一品锅
一品锅
一品锅
一品锅

一品锅是徽州山区冬季常吃的特色传统美食,属于火锅类。 相传,此菜由明代石台县“四部尚书”毕锵的一品诰命夫人余氏创制。一次,皇上突然驾临尚书府作客,席上除了山珍海味外,余夫人特意烧了一样徽州家常菜----火锅。不料皇上吃得津津有味,赞美不绝。后来,皇上得知美味的火锅竟是余夫人亲手所烧,便说原来还是“一品锅”!菜名就此一锤定了音。 “一品锅”的烹调比较讲究,在火锅里,锅底铺上干笋子,第二层铺上块肉,第三层是白豆腐或油炸豆腐,第四层是肉圆,第五层盖上粉丝,缀上菠菜或金针菜,加上调料和适量的水,然后用文火煨熟即成。此菜乡土风味浓,味厚而鲜,诱人食欲。

胡适一品锅又称“绩溪一品锅”、“团圆锅”、“一品锅”。绩溪是安徽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然山水雄奇秀丽,人文景观异彩纷呈。颇具徽派建筑特色的古村落、古民居比比皆是。这里不仅是徽商的故里,还是徽菜、徽墨、徽剧的发源地,素有“徽厨之乡”、“徽墨之乡”之称。古往今来,绩溪以“邑小士多,代有闻人”著称于世,“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胡适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胡适先生原名胡嗣糜,字适之,是我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他师从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1917年回到北京任北京大学教授,首倡“新文化运动”,是一位影响广泛的思想家。徽菜之乡的“一品锅”就因与胡适先生的不解之缘而得名。

胡适云游海内海外,始终与绩溪名菜“一品锅”结伴。每逢贵客上门或宴请同乡好友,必上“一品锅”。在任北大校长时,胡适用“一品锅”招待绩溪的女婿梁实秋,后梁实秋曾撰文忆道:“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有二尺,热腾腾地端上了桌,里面还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一层油豆腐,点缀着一些蛋皮饺。紧底下是萝卜、青菜,味道好极。”

胡适在任驻美大使时也经常以“一品锅”招待外国友人,赢得举座赞誉。“一品锅”的做法是把各种原料、配料调制后,再用一只两耳大铁锅,分铺成若干层,最底层是萝卜丝、干角豆、笋衣、冬瓜、冬笋等,底层配料称为“垫锅”,“垫锅”之上,依次是肉、豆腐包、鸭子夹、肉圆、鸡块、野味等。一种菜一个花样称为“一层楼”,楼数越多、层次越高越好。每层依次铺好后必须猛火烧,使其全锅滚沸几分钟,再用温火慢炖三四小时,并不时用勺将原汤从上而下浇入,以渗透其味。一品锅烧制得好,油而不腻、烂而不化,热而不烫,冷而不却,保持了色香味的完美结合。


传说

传说明代,在朝任吏、户、工、礼四部尚书的石台人毕锵及其夫人佘氏,有一年皇娘难产,皇上急得团团转,是佘氏去为皇娘接生生下太子的,解救了危难,皇娘对佘氏十分感恩,并结为姐妹之亲,皇上也很感激,赐封佘氏为一品夫人。同时,皇娘又要佘氏当教姆,教养太子。皇上亲驾去看望毕锵夫妇,毕尚书急得不知办什么酒席给皇上吃才好?毕夫人佘氏说:“我亲自来做皇上没吃过的佳肴——家乡七井山的锅子,请皇上吃锅头酒。”席间,皇上吃得津津有味,边吃边品赏,便问道:“是那位厨师做的?”毕锵连忙答道:“请皇上宽恕,这是我夫人佘氏亲手做的家乡锅菜。”皇上赞不绝口:“呵,原来是一品锅。”从此,一品锅就在石台传开了,七井山人用它做为尊敬客人的最高筵席。

一品锅的做法很讲究,用一口烧菜的大锅,锅底层用干笋子示意吃了会节节高升,没有干笋子可用罗卜片或干豆角,第二层铺上一块块大肉,示意吃了会富裕,第三层再铺上一块块白豆腐或煎豆腐,示意吃了洁白,第四层铺满一个个圆子,示意吃了会团圆幸福,第五层再盖上粉丝,插上“红嘴绿鹦哥”或黄花菜,示意吃了会长寿。一般五层,也有七层、九层,总之成单数。一旦锅子端放桌上便开始敬酒,先给客人斟酒,再按桌边位大小依次斟,酒必须斟得满满的。主人先向客人敬酒,当客人举杯与主人碰杯一饮而尽时,主人十分高兴,认为这是客人看得起,是吉祥的征兆。每当客人酒喝完,会立即斟满,杯子不空,以示酒源源不断。席间,主人不断喊“吃菜、吃菜,”让客人先动筷子,一层层地吃,边吃边祝词示意。吃时如底层是罗卜片或干豆角,可以不吃,因传说吃了萝卜,会罗嗦,吃了豆角,会各归各,因此主人则不会见怪的。敬酒毕,再互敬酒或猜拳,双方按指数互唱“行酒令歌”:一定高升,二家有喜,三星高照,四季发财,五子登科,六六大顺,七子团圆,八仙过海,九龙盘柱,十满堂红。有的唱酒令歌前还常唱“两好呀”、“全福寿呀”,以示对主人的祝福。猜对者为胜,反之喝酒一杯。每当客人喝酒时,席间齐声喝彩,“喝!喝!”希望客人多喝几杯,甚至以醉为快。七井山尊敬客人的“一品锅,”就这样一代代传下来了。


一品锅拼音yī pǐn guō),一种类似火锅的用具,用金属制成,上面是锅,下面是盛炭火的座子。亦指把鸡﹑鸭﹑火腿﹑肘子﹑香菇等放在一品锅里制成的菜肴。一品为古代最高官阶﹐故有此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