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七情汉语拼音:Qiqing),中医学概念。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活动的合称,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和现象的反应,属正常的情志活动。但当这些活动过于强烈、持久或失调,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时则成为致病因素。《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七情致病是直接影响有关内脏而发病,故称内伤七情。七情中,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内脏有不同的影响。《素问》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情志的异常变化伤及内脏的机理,主要是影响内脏的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气血功能紊乱。七情不仅可以致病,而且在许多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强烈的情志波动,往往可以影响疾病的转归,甚至导致恶化。另外,某些内脏病变也可继发病态的情志变化。《灵枢·本神》曰:“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药物配伍的七种不同作用也称七情。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出自《神农本草经》。单行指单味药物发挥效能。相须指两种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同用,以互相增强作用。相使指两种以上的药物同用,一种药为主,其余为辅,以提高其药效。相畏指利用药物的互相抑制作用,以减少或抑制某一药物的有害成分,而发挥临床效能。相恶指一种药物能减弱另一种药物的性能。相杀指一种药物能消除或减弱另一种药物的毒副反应。相反指某些药物合用以后,能产生毒性或较剧烈的副作用。临床上常用药物的七情,巧妙配合组方,以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