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法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语拼音xià fǎ),(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攻逐体内积滞,通泻大便,以逐邪外出的治疗方法。又称泻下法。中医辨证论治八法之一。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用以治疗邪在肠胃,实热内结,大便不通或寒积、水结、停痰留饮等实邪证候。由于里实证病情有寒热的不同,患者体质有虚实的差异,因此在立法上又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等类型。因里实证的病情有轻重缓急之别,又有峻下与缓下的区别。常同解表法、和解少阳、渍法、祛痰、驱虫、活血等法配合使用。临床运用时应注意:①在表邪未解、里实证不具备的情况下,不宜使用。若表邪未解而里实证已具时,宜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双解。②对于年老体虚,产后亏血,病后伤津,虚证等,不可专事攻邪,若必须用该法时,应配合益气、养血、养阴等药物并用。③下法大都峻猛,易损伤胃气,应得效即止。④使用该法后,不宜食用不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