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略谈|文化融合的作用何在?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专家略谈丨文化融合的作用何在?

于秀琴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文化融合》插图.jpg

文化融合(英文cultural integration)是指民族文化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以其传统文化为基础,根据需要吸收、消化外来文化,促进自身发展的过程。文化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民族文化既不能全盘外化,也不能排斥外来文化;它吸收外来文化的原则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文化融合的一般过程为:两种文化由传播而发生接触,这是文化融合的前提;每种文化都具有顽强地表现自己和排斥他种文化的特性,两种文化接触后必然发生撞击,在撞击过程中进行社会选择,即选优汰劣;以原来的两个文化体系中选取的文化元素,经过调适整合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体系。

文化是由人类创造的,因而文化的融合,归根结底便是人的融合。随着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普世理念的传播,世界各地的人们也逐渐废除了诸如种族歧视、奴隶制度等丑恶的积习,开始在融合中汇聚入文明的征程。遍及世界的交流,开始让人们在感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对自身固有的文化进行反思和改变。人的交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推动了民族自身的进步。

全球正在加速一体化,但国家对抗、民族矛盾等也在此起彼伏,表面上看起来是经济较量、政治冲突、军事竞赛,但归根结底是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文化兼容性越差,冲突就越剧烈,矛盾就越多。无论是中华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它们都首先是地球人的文化。任何争论博弈,不过度都是正向的,一旦过度便显露出劣性了。这需要“中庸”的智慧,也是中华文化的智慧;当然,不应该过分夸大其作用,因为难以给人以正确的认识。

全球化导致了人种迁移和新的种族分布,人和事物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日益活跃。不同人种、不同种族在信仰、习俗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文化作为决定这些差异的重要因素,随着人和事物的流动也进行着大规模的交流,通过广泛的传播和时间的推移,不同文化间开始相互沟通、相互融合。人类视野的不断扩展,国际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人类在生存过程中相互依赖的程度也在不断增大,逐渐认识到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历史前进的轨迹表明没有文化交流就没有文化融合,没有文化融合就没有和谐的社会共生,文化交流是各民族融合的前提和基础。

全球性的社会共生需要一个和谐的文化环境,只有进行积极的文化交流才能促进和谐的社会共生。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进程充分体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要注重构建自有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巩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并融合西方文化的先进元素,体现文化精神的会通。中西方的文化价值体系是不同的。中华文化博大、宏观、综合,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是分析型的。中方讲究合二为一,西方则是一分为二。两者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西文化融合不仅可以带来众多的文化产物,还可以推动它们的国际化、多样化进程。

例如,中西文化融合不仅展现了极高的语言水准,更是别具一番特色。许多专有名词在英语中不能够完全找到对应的翻译,于是人们只好用汉语拼音作为英语词语来表示,如“Laozi(老子)”“jiaozi (饺子)”“guanxi(关系)”等,这些来自于汉语拼音的英语词语既代表了中国特色,又扩充了英语的词汇量。正如国际知名学者周海中先生曾经所言:“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语是汉英两种语言接触的必然产物,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华民族与英语民族的交流交往日益频繁,来自汉语的英语词语及表达方式将会越来越多,从而进一步推动英语的国际化、多样化进程。”

中华文化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有优良的传统,这正是当今新时代中华文化再次复兴并引动世界的主要原因。例如,关于“快乐”和“幸福”的思考,西方文化以征服、利用自然为代价,将快乐和幸福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利我”的状况膨胀无度;而中华文化崇尚“利他”的精神,追求天、地、人的快乐。这是中华文化的智慧,人类的快乐与幸福应建立在天、地、人、万物融合的概念上。当人们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快乐与幸福才能是恒久的, 同时还能领悟到对人和事物的理解认识。

中华文化有“海纳百川”的眼界、“有容乃大”的胸怀,能尊重其他文化的价值,并会吸纳其他文化的先进元素。这不仅涉及人类社会,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这种和谐是“和而不同”的,在这一点上,中华文化显示出了很强的包容性和影响力。当代中华文化的建设,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将起到支撑性作用,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使中华文化的智慧融入世界,这将是对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贡献。中华文化智慧同时也将对全球和全人类的和谐与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文/于秀琴(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