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英语:material unity of the world),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这一原则承认物质是世界上纷繁多样的现象中存在着的统一的普遍的本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存在具有无限复杂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反映特性,是物质在地球这一特定条件下经历了从无机物生物、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从猿到人的漫长岁月的发展而产生的最高产物。劳动实践在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实践使猿脑变成了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人脑。人在劳动实践中改变自然界也改变人自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经过亿万次重复而形成的对客观规律的自觉反映。意识和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和思维存在的形式是语言,而语言的外壳则是由物质空气的震动产生的声音。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意识都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物质却是存在于意识之外,可以为意识所反映,而又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物质和意识是对立的统一,它们统一于物质。统一的物质世界中原本没有意识,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产生于实践,它们的统一又在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承认社会意识在社会存在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但又明确指出,社会意识归根结柢决定于社会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社会历史也是统一物质世界中的具有自身客观规律的运动形式,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

史前时期,人类思维能力低下,只能形成对某些具体事物的直观认识,未提出世界统一性问题。古代哲学家开始寻求世界万物共同的本原,认为哲学的任务就在于从多种多样的事物中发现其统一的共同基础。中国哲学史上,春秋时代的《管子·水地》中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以“水”为万物的本原,认为万物统一于“水”。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多样性的世界是由统一的东西演化来的。古代希腊哲学,也是以提出世界统一性问题为开端的。赫拉克利特提出“一切是一”的命题。亚里士多德在谈到早期哲学家的思想时说:这些哲学家断言,“有一个东西,万物由它构成,万物最初从它产生,最后又复归于它,它作为实体,永远同一,仅在自己的规定中变化,这就是万物的元素和本原”(《形而上学》第1卷第3章)。

关于世界统一性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①世界上多种多样的事物有没有统一性。对这一方面有一元论和二元论、多元论的不同回答。主张一元论的哲学家都承认世界存在着统一的普遍的本原,它是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全部多样性的基础。主张二元论或多元论的哲学家,否定世界存在着统一性。但这种观点不可能坚持到底,最终必然倒向物质一元论或精神一元论。②如果世界万物存在着统一性,它们统一于什么?对这一方面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不同回答。彻底的唯心主义以精神为世界统一的基础。唯物主义则坚持以物质为世界统一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统一观是唯一科学的。

唯心主义的世界统一观

主观唯心主义质统一性认为外部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统一于人的主观意识,例如,G.巴克莱、J.G.费希特、E.马赫等人,他们宣称整个世界都是由人的感觉产生的,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自我建立非我”等命题,认为世界统一于自我的精神。这个观点必然导致极端荒谬的唯我论。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整个世界统一于“观念”、“绝对精神”一类的精神实体。例如,柏拉图、G.W.F.黑格尔等人,他们宣称精神实体是自身独立的存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世界则不过是“精神的异在”。宗教神学家断言世界统一于神、上帝,神创世界,世界最终又复归于神。神学观点和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实质是一致的。

唯物主义的世界统一观

全部科学和人类的实践证明,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统一观都是根本错误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这种观点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的统一看作是不言而喻的,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的某一种或几种具体形态。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者提出过“气”一元论的学说,古代希腊和印度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世界统一于气、火或原子。这种朴素的世界统一性观点,反映了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尚处在初级的阶段。

近代唯物主义在反对唯心主义时,依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各种物质都由原子构成的观点,提出世界统一于质量不变的、不可分的原子的理论。机械唯物主义者把事物的质的差别归结为量的差别,把自然界理解为服从于力学定律的统一整体。这种观点把特定历史条件下关于物质及其结构、运动的自然科学学说和哲学上的世界物质统一性问题混同起来,具有形而上学的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总结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成果,以各门科学提供的材料为基础,进行了哲学的概括和论证,对世界统一性问题作出了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科学回答。①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明确地提出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命题,并与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观点或含混不清的提法划清了界限。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批判了E.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的提法,指出这一提法含混不清,因为“存在”这个概念缺乏明确的规定性,既可赋予物质存在的含义,也可赋予精神或神的存在的含义。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的提法,才是确切的和科学的。②辩证唯物主义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论证,既不象古代唯物主义那样靠对世界的直观和猜测,也不象机械唯物主义那样仅靠某种科学材料去作结论,而是将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从科学证明深入到理论思维的领域,从局部看到整体,从特殊得出一般,从有限推出无限。运用理论思维的科学抽象论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才使这个问题具有最高和最广泛的意义,得出真正的哲学的结论。它不是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理解为机械的、死板的同一,而是理解为无限多样的事物和现象的统一;多样性的事物和现象统一的基础也不是特殊的“原初”物质或不变的粒子,而是统一于一切具体物质形态所共同具有的客观实在性即物质性。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统一的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因此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科学证明和哲学论证也是不断提高和发展的。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每前进一步,科学的发展每出现一次重大的突破,都将使人们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哲学论证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哲学论证也必将具有新的内容和形式。

科学和实践的发展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为科学和实践的长期发展所证明。天体力学、天体化学、天体物理学等,不仅证明了太阳系中的太阳、行星和地球具有同样的物质基础,而且揭示了其他天体的物理运动和地球的物理运动具有同样的规律。当代科学还证明,来自遥远天体的宇宙射线中的粒子和高能加速器中产生的粒子是同样的。能量转化定律揭示了物质世界各种运动形式的联系和统一。化学家从无机物中创造出有机物,证明了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联系;而生物学家发现了生命的本质,又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联系扩展到了与生命物质的联系。生物科学证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也是统一物质世界发展的不同阶段,生命现象是自然界自身长期发展的结果,生物体不过是组成成分和组成结构十分复杂的一种物质形态,DNA双螺旋结构和遗传密码的发现,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现代物理学的相对论和统一场论说明了物质运动同时间、空间的统一,量子力学关于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见微粒说和波动说)揭示了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物质基础。“原子模型”的建立及高能物理的发展,说明物质结构的无限可分性及统一性。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崛起,揭示了世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及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新的角度证明和丰富了世界的统一性原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还证明,人的意识是人脑这种高级物质形态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它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归根结柢都是由物质力量即生产力和物质关系即生产关系所派生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科学不仅证明了世界上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和现象,包括一切精神、意识现象,都统一于客观实在的物质,而且证明了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着和贯穿着物质所固有的共同的基本属性和基本规律,世界上所存在的运动、时间、空间等都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或存在形式。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规律则是物质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辩证唯物主义以这一原理为基础,并将其贯彻到底,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物质一元论。这一原理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它告诉人们,宇宙间的一切归根结柢都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是人们思考着、改造着的唯一的现实世界,而物质的根本特性又在于客观实在性。因此,人们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和任何条件下,也无论是从事任何工作,都必须毫无例外地、坚定不移地从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

参见